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mshuwu.com

第693节(2 / 3)

加入书签

并无杀他之心,我留他在府中是为了养病。”

刘隗失望不已,琅琊王夺权的心并不坚定,本来他们就处于弱势,他再不坚定,此战更打不过了。

不管是面对王敦还是赵含章,琅琊王都会输。

那还斗什么?

趁早投降算了。

投降王敦是不可能了,以王敦的为人,他一定会杀了他,他只有赵含章一条路可选了。

念头一起,他伤心不已。

刘琨不管心思各异的君臣二人,他有自己的节奏,“大王,我此来江南是为赵大将军做说客,想请大王一家入京,一来面见陛下,二是为了迎你回琅琊封地的事。”

琅琊王没想到他这么直球,脸色几度变化后忙找理由拒绝。

刘琨就叹息问道:“大王坚持留在江南,是认为可以占据江南和朝廷隔江而治吗?”

琅琊王讪讪:“孤并无此意。”

“没有最好,天下一统乃大势所趋,自汉之后,天下四分五裂,战事不断,世祖统一天下之后才短暂的安定了一段时间,”刘琨道:“我乃大汉后裔,但为天下大安,从未想过要染指这江山,也请大王以天下百姓为重。”

刘琨是一个极好面子的人,他很害怕别人提起他是大汉后裔的事,生怕晋室觉得他有不臣之心。

但他这么在意此事,何尝不是为了民族大义?为了天下安定?

不然在这个随便一人就可以高呼称帝的时代,他只要想更进一步,以他的血统和威望,一定能够一呼百应。

但他从没想过这么做,甚至主动杜绝身边的人也这么想。

他希望琅琊王能够放下执念,为天下的百姓多考虑考虑,放弃分裂国家的想法。

商周之后,只有汉朝有超过百年的统一政权,秦朝只有短暂的两代,而魏就没有完全统一,而晋,至今不过四十五年而已。

刘琨是喊着效忠晋室,但他又不是傻子,怎会看不出这天下的归属皆在赵含章的一念之间。

她要想做曹公,那就扶持小皇帝,让晋延绵国祚;

她要想做曹丕,那就找个机会取而代之;

若为百姓计,其实刘琨更倾向于第二种。

直接更替政权,所有的一切都是新的,斗争也会小很多,而第一种,曹公已经用切身的经历告诉后人,小皇帝终会长大,到时候为了亲政,双方争斗必定不会小,刘琨实在厌倦了隔三差五换个皇帝的日子。

而且,司马家虽然能生,但死得都差不多了,小皇帝再死,除非他留下后代,不然就还有一个直系的堂弟可以继承皇位,再轮下去,就真到琅琊王这一脉了。

但这些话他都不能说,谁让他一直披着一个忠贞不二的皮子呢?

不过不要紧,把赵含章替换成小皇帝就好了。

刘琨对小皇帝大夸特夸,告诉琅琊王,皇帝很聪慧,非常聪慧,极其聪慧,现在跟着朝中几位大儒和大法家学习治国之道,赵大将军还时不时的为他从山野中请隐士教授他;

除此外,他还每天都参与国政,赵大将军对他很尊重,每有国事都让他旁听,还会询问他的意见。

这样积累经验到及冠,他一定能够从赵含章手上接过政权亲政,所以,就算是为了大晋,您也该回洛阳辅佐新帝,而不是割据江南,让新帝为难。

琅琊王整个人都恍惚了。

一旁的刘隗几次欲言又止,很想附和,但想到自己的处境,又把话咽了回去。

气氛一时有些凝滞,好在王导到了。

刘琨扭头去打量王导,见他气色还好,大松一口气,问道:“我听说茂弘和元立有私交?可知他现在何处?”

王导看了一眼琅琊王后道:“他被王敦捉走了。”

刘琨皱眉,和琅琊王道:“大王,那元立虽是个粗蛮将军,小人而已,但大将军对他颇为倚重,若她知道元立被王敦捉去,不会善罢甘休的。而您和王敦还未正式决裂,他做的所有事,落在洛阳的眼中,便是您指使的。”

“所以还请琅琊王列出王敦的罪名,正式捉拿他。”

劝说

琅琊王沉吟片刻后表示他可以下令,但洛阳要答应帮他一起捉拿王敦,还要将他的兵力限定在庐江内,赵家军也不能越过庐江。

刘琨精神一振,他不怕谈条件呀,他就怕琅琊王不谈,只要他敢开始谈,那就是有被说服的可能。

而且大军进了庐江,再想赵家军退出去就难了。

而打仗嘛,总免不了追击敌人,转换阵地,打着打着就要换地方是常见的事。

饶是王导和刘隗已起了心思,此时也不由出口帮忙拒绝。

绝对不能让赵家军下来,兵临城下被迫投降,和主动回归洛阳后援兵南下平叛王敦是不一样的结果和待遇。

即便另一个对手是堂兄王敦,王导也希望琅琊王和江南的士族门阀能够体面的回江北,拥有一个好的开端。

此事一时争论不下,而且琅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