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mshuwu.com

第670章(1 / 2)

加入书签

“听说青州才多呢,有个叫梁山泊的地方聚拢了上千水匪,不管是谁的船都劫。”

李道源也叹息一声,乱世人命不如草,这淮南已经是没有兵灾的地方了,依然被兵灾牵连。

老范头又说道:“原本去扬州,走运河就可以了,可是最近水匪横行,官府把运河封了,走洪泽湖可要慢多了。”

李道源坐在船上,吹着湖面上的冬风,一两只没有来得及往南飞的候鸟凄惨的扑腾起来。

真没想到淮南竟然也到了这种状况,平定安禄山之乱不仅仅是连绵的战争,还抽空了整个国家的财富。

淮南节度使的治所在扬州,这座城市依然繁华。

扬州在长江边上,是连接淮南和江南的枢纽,也是大运河的。

如今淮南江南承担了大唐朝廷超过一半的开支,淮南节度使需要维持淮南的治安,还要维持大运河这根帝国主动脉的通畅,高适战战兢兢,局势却越来越差。

高适只觉得心力交瘁,这位曾经写下“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边塞诗人,在淮南节度使任上几个月却老了十岁都不止。

在高适的节度使府里,坐在他下首的是一名身材消瘦中年官员。

这名官员穿着中低层官员的绿色官袍,却在节镇一方的高适面前神情自若的喝着茶。

“禹珪,如今汴河淤塞,你向朝廷上奏,截留一些盐钱给我们淮南,这个冬天就能过去了。”

这个瘦弱的中年官员正是如今江淮租庸使兼盐铁使第五琦。

江淮盐院的总院设在扬州,第五琦要在江淮地区推行盐法,自然也免不了也和高适这样的淮南节度使打交道。

第五琦却板着脸说道:“节帅,这盐务是朝廷大事,盐钱每收上去一笔,就入了户部的度支库,就算是我上奏朝廷,这盐钱也截留不下来啊。”

高适叹息一声,他想要从盐铁院借钱来救济灾民,可是第五琦却始终不肯拿钱。

第五琦看到高适叹气,也跟着叹气说道:“节帅,不是我不给你钱粮,我在江淮收的盐税都是有数的,朝廷早就预备支出去了,别说是汴水淤塞,就是汴水断绝,这些钱粮也要驮到长安去。”

第五琦这么一说,高适也没话说了。

朝廷对于天下各道州的定位是很清晰的。

江淮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给中原输送钱粮,而所有江淮官员的目的也是如此。

第五琦能得到皇帝倚重,是靠的能从江淮收到钱。

一旦他收不到钱,那就会立刻失去皇帝的信任。

与此同时,李道源从洪泽湖进高邮湖,已经进入了扬州地界。

财臣

第五琦疲惫的返回自己的盐铁院,脱下官袍之后,他重重的叹了一口气。

第五原是第五琦的侄子,也是第五家族子侄辈中少数成器的,第五琦一直把重要的事情委派给他。

上一次派遣第五原去凤翔府,想要运作一下返回中枢,可是第五原拿着自己的拜帖,连宰相家的门都没能进去。

第五琦叹息一声,虽然他善于理财的名声在外,但是朝堂上的大员依然轻视他。

这一次好不容易度支郎中出缺,要知道财臣的上升通道也就这么几个,要是不能晋升度支郎中,日后就更难升官。

第五原接着说道:“叔父,这一次侄子没能见到宰相,但是也认识了几位得力的朋友。”

“哦?”

第五琦看着侄子随口问道:“你结交了谁?”

朝廷中能有影响力,将第五琦运作到户部的,也就是这么几位大人物。

宰相都不肯见第五原,那还有谁能帮他升迁?

一想到这里,第五琦就有些心灰意冷。

自己在江淮从无到有建立盐院,可以说是呕心沥血。

禁绝私盐的时候,为了剿灭这些盐匪,还要带兵打仗。

可以说是费尽了心血,可是朝廷却只想要不断的索取江淮的赋税,对他这个有功的财臣吝啬赏赐。

第五原说道:“叔父,在见裴相国的时候,我遇到一位陇右来的士子,我们两个人意气相投。”

“这位陇右士子是太原王氏的子弟,家族为了避祸搬去了陇右,是河西推荐参加科举的士子。”

陇右士子?

第五琦点点头,侄子能够结交这些参加科举的士子,那也是认识了正经的朋友。

虽然参加科举不一定就能中举,但是好歹能够得到州府推荐,也是德才兼备的读书人。

只不过一个还没踏足官场的年轻士子,又能对自己有什么帮助?

第五原又说道:“后来王兄带我认识了陇右都督府留后使商博,据说这位商留后使是延光公主的入幕之宾。”

第五琦眼睛一亮。

大唐的公主可是权力很大的,强势如同太平公主,甚至想要染指皇位。

延光公主,第五琦自然是知道的。

作为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