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mshuwu.com

第929章(1 / 2)

加入书签

于是当天一早,盛楠便早早带领观摩团的年轻参谋们坐船渡江,来到了前敌营盘,准备好了包括相机这种高端仪器在内的各种设备,准备抵近记录战役实况。

清晨,士卒们饱餐一顿后,文章开头的一幕出现了。伴随着悠长的牛角声和军令,北越军队从营地中冲出列阵,然后缓缓前行。

大批拿着木盾的士卒居前,手持勾枪和刀矛的士卒居中,后排是拿着火绳枪和弓箭的远程部队。

5000名士卒排出的横排阵型,犹如一道黑色宽厚的潮水,塞满了整个战场正面。而潮水所要面对的,则是由不规则壕沟、拒马、石墙、堡垒组成的近代防御体系。

是的,在武器和战术都激烈变革的十七世纪,得到弗郎机人军事思想指导的南越人,于峥江南岸修建的这一处永备堡垒区,已经具备了后世防御体系的很多特征。

除了囿于时代限制而缺少的铁丝网机关枪之类的东东,其余方面已经和穿越者记忆中的土木防线差不多了。

时间不久,在步行了差不多一里路后,潮水拍上了堤岸。

总得来说,这第一波大规模攻击,其实还是试探性质居多,攻守双方都没有指望能产生什么巨大战果。

这一点从攻方的谨慎就能看出来。位于前列的士卒多数手持厚盾,这是为了抵消从对面射出来的铅弹动能。而阵型中间的士卒,很多人手持勾枪,这是为了清理战场上的障碍物。

气氛越来越紧张,当进攻方接近到壕沟外50米距离时,仿佛约好一般,连绵的排枪声和巨大的呐喊声同时响起。

发出巨大呐喊声的是北越士卒。前列的盾手在大吼的同时,纷纷举起盾弓腰前行。到了壕沟边缘后,这些盾手把盾牌支撑在了地面上。

而中间的士卒则开始用勾枪拉拽林立的拒马。

天空中出现了影视剧中常见的一幕:黑压压的羽箭铺满了天空,视觉效果极佳。

北越人的三板斧发动的同一时刻,从壕沟对面距离不到20米的石墙和堡垒中,射来了第一轮排枪。

壕沟的距离是经过精确测算的,能发挥火绳枪的最大威力。所以尽管有厚盾遮挡,但在这种距离的密集射击情况下,依旧有一层又一层的士卒伴随着排枪声倒下。

死人的场面对于连年征战的越人早已习惯。进攻方的士卒不为所动,利用分秒必争的时间全力完成任务。

所谓分秒必争,也是北越人上一次大军前来冲阵后得出的惨痛教训。南越人是不会允许敌手从容在战场上拆除障碍物的。

果然,下一刻,巨大的响声压过了战场上的嘈杂声:南越人的火炮发射了。

最早来到东亚的葡萄牙人,依靠军火贸易与各地土著政权建立了关系,是重要的战争技术传播者。

葡萄牙人不但在大明的澳门开办了卜加劳铸炮厂,同样的,也在南越政权的首府顺化开办了炮厂。

这也是历史上南越割据政权能依靠筑垒区将国祚延续一百多年的关键原因:这个时代没有什么部队能抗住热兵器的立体打击。

常年据守石墙的南越人,当然不是每天不做事只刷抖音的。从石墙后发射的炮弹又准又狠,明显早就测定了射击诸元。但凡防线上某一门火炮发射了弹丸,那一定是大概率轰击在了人群正中。

炮击效果立竿见影。虽说开火的炮其实并不多,但不论是小口径的弗朗机字母铳,还是6英寸炮,大多数炮弹都在人群中凿出了一条血路。

这一下,进攻方扛不住了。大阵在炮火轰击下明显出现了松散的变形,士卒的士气在肉眼可见的下降。

这个时候,大阵后方,站在一辆木制楼车上的北越将军放下了手中的单筒外销型望远镜,恰到好处地下令吹号鸣金。

鸣金后,北越人迅速的撤退了。虽说是各地调来的地方部队,但是北越人常年征战部队素质很高,撤退时不但带走了拒马,还将伤亡者的尸体也一并带走了。

第一次的进攻效果,对于攻守双方来说,无疑都是可以接受的。攻方拆除了一部分障碍物,试探出了南越人防线的强度。而南越人则是利用热兵器杀伤了不少来犯之敌,交换比令人满意。

战场上除了南越人之外,还有一个人也比较满意:盛楠。

“不错不错!”就在北越人有序撤退的同时,盛楠一边用望远镜观察战场,一边连连点头:“守得有章法,撤退得也很及时,很nice。”

然而放下望远镜后,担负教导任务的盛楠,表情就变得严肃起来了:“所有火力点都标注了没有?”

“报告,已全部标注。并且根据炮口焰的大小,初步标注了敌火力点的火炮口径。”

“嗯。”盛老师闻言只是略微点点头,然后抬起手指着前方已经撤到安全距离的越军,评价了几句:“这是一只具有相当军事素养的军队。你们以后遇到,千万不能大意。在我看来,除了咱们的正规军外,其余辅助部队并不能稳吃他们,哪怕我方拥有火力优势。”

“至于朝廷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