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mshuwu.com

第610章(1 / 2)

加入书签

助兴节目很快开始。

第一项:胸靶射击。

十副胸甲首先被送上了观众席,这是为了让明人验一下靶子的坚固程度。

这几副胸甲都是明军常用的扎甲样式。

坐在军户堆里的梅抚西拿到一副甲后,用力按了按,发现手中这副扎甲相当结实。无论是铁甲片还是背后的皮条做工都很细,甲片之间贴合紧密,明显是武库里的上等货色。

梅抚西还在内衬上看到了天津左卫的标记。不用说,这甲就是将主们从专放精品的“小武库”里拿出来卖给南人总兵的。

验完靶子后,十副甲就被打横摆在了吃饼群众面前的一排长桌上。

紧接着,十名绿袄军远远站在了校场另一头的墙根下。

之所以叫做校场,就是因为面积大,可以用来阅兵。所以老校场的直径就有350米,正好用来练枪法。

然而明人却不这么认为。

一直以来都把二八大盖当作鸟铳的明人们,对这种枪的射程,射速和威力完全没有概念。

这就导致了吃饼众这会还在大口吃饼,等待着远处那一排绿袄军走上前来——三眼铳和鸟铳无过就是五十步射程,南人的鸟铳看上去精巧些,左不过百步射程也就顶天了。

然而下一刻,在一声嘹亮的“瞄准”声中,那十名士兵迅速端起枪,对着300多米外的胸甲开始瞄准。

紧接着一声“自由射击”之后,十杆步枪的枪口便喷出了白烟,几乎在同一时间,吃饼众面前的胸甲便纷纷中弹。

在上千人惊讶的目光中,这些胸甲有的被打翻,有的被甚至被打得跳了起来,其中大多数都被一穿两眼,弹孔处冒出了青烟。

然而这仅仅只是开始。

就在接下来的半分钟内,这十名精锐射手又以飞快的速度打出了五轮齐射,将全部胸甲打得东倒西歪,甲片崩裂,有几幅甚至被撕成了几块。

这一刻,所有吃饼群众都站了起来,起码有上百人惊讶地张大嘴,掉出了嘴里的猪头肉。

第424节 校场(三)

十副被当成靶子的扎甲,再一次被送回到明人手中。

已走到人前的梅抚西,满脸严肃的表情,伸手抢过一副甲细细查看起来。

甲当然没有变,还是精铁和牛皮打制的上好扎甲,内衬上还是刻着左卫的徽记。只不过此刻的甲面上,却多了几个洞眼和甲片崩裂碎裂的痕迹。

梅抚西缓慢地伸出指头,轻轻在弹洞上按了按,感受一下带着毛刺的边缘。

接下来他立起了甲。果不其然,透过洞眼一看,背后同样有洞——上好的扎甲被打穿了。

仔细地数了数。

在他的正面,一共有四个枪眼和一快碎裂的甲片。这五处伤口给胸甲背面带来了三个洞眼。也就是说,方才那连珠一般的枪射,命中五枪,打穿三枪。

闭上眼睛,缓缓抬起头,梅抚西仰天长出了一口气——这一刻,他多年以来的某些固有认知崩塌了。

自蒙古人当年入侵中原开始,骑兵对抗步兵,就有了固定模式:外围骚扰,冲击试探,射箭,继续骚扰……

这个循环模式,令列阵而战的步兵完全没有办法。

不要小看那些在五十米处绕着圈,骑着矮马呼喝来去的蒙古人。军阵在这个时候,既不能散开去冲锋,对空射箭也没用,因为当箭阵组织完毕再对空射出去后,对面的骑兵已经跑开了。

在这种情况下,步兵就像被豺狼包围撕咬的公牛一样,崩溃是迟早的事情。

蒙古人就是靠着这一手轻骑兵模式,南下打败了列阵而战的宋帝国,北上打败了缓慢的欧洲骑兵,创造了疆域无比辽阔的大帝国。

而时间到了几百年之后的明末,情况依旧没有大的改观。

后清精锐的八旗兵,不但继承了蒙古人的骑兵模式,而且在此基础上还推陈出新——身穿两层,甚至三层重甲的巴牙喇白甲兵,可以在关键时刻径直突入明军阵列,大砍大杀,迅速破坏对手阵型。

而明军就和他们的宋朝先辈一样,依旧没有好办法来应对:三眼铳和鸟铳在五十米距离上,对于穿着甲胄的敌人根本够不成威胁,还不如对方的重箭实用。

这种情况下,除非阵列中有重达几千斤的西洋大炮才能打到敌人……这也是明军为何迅速蜕化成专业守城军的根本原因:在野战中,明军既没有机动力,也没有在五十米外能大面积杀伤敌军骑兵的有效方式。

一直以来,对于梅抚西这样读过兵书,得到过战存老兵传授经验,知晓战争真正情况的军人后代来说,明军在战术上无法对抗鞑兵已然成了固定思维。

这是十余年来,用几十万精锐边兵的覆亡,换来的惨痛认知。

而这个认知,在今天却被面前这一副铁甲给打碎了。

方才那队绿袄兵打出火枪子药的一刻,可是实实在在站在三百步之外的。而现在梅抚西看到的枪眼,也是实实在在穿透了优良的扎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