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mshuwu.com

第557章(1 / 2)

加入书签

历史上有名的土木堡之变就发生在这里,明英宗之所以被围就是因为宣府镇离关外草原太近了,而且中间道路众多,防不胜防。

也正是因为土木堡之变,宣府镇的长城几乎被蒙元诸部拆得七零八落,到处都是窟窿,虽然后面屡次修缮,但蒙元诸部不断偷袭之下,宣府镇的长城依旧千疮百孔。

卢象升就曾坦言,兵部虽然屡次拨银,但宣府镇长城只有个别地段做了小小的修复,根本无法抵御关外骑兵入寇。

多尔衮正是发现了这个漏洞,才命阿济格率十万精骑从张家口附近长驱直入,对宣府镇发动偷袭。

这下可把镇守宣府镇的五万湖广军给整惨了,人家全是骑兵啊,他们根本就挡不住也干不过,他们只能退守怀安、万全、宣府等卫城待援。

宣府镇的老百姓就更惨了,建奴和蒙元骑兵那就是来劫掠的,他们简直是见东西就抢,粮食、钱财、衣物、女人等等,只要能抢的,他们都不放过,稍有反抗,那边是一顿砍杀,凶残无比。

朱器圾闻讯,连忙派马千乘和戚金率十二万精锐前往支援,京城就剩镇东军、镇西军、镇南军、镇北军等四万精锐镇守。

可惜,建奴根本就不跟他们打,马千乘和戚金才率军赶到宣府镇,人家早已经抢了东西跑了。

这下可把朱器圾给气坏了,他只想马上就率大军直扑科尔沁,去灭了建奴和蒙元诸部。

问题,如果没有火车运送粮草辎重,大军在草原上根本就待不住,去了也是白去,人家只要避而不战,他们必将劳民伤财,一无所获。

无奈之下,他只能命南直隶和重庆等地加快生产水泥,然后运到边关,先将所有长城修复再说。

这平定北方可不是一日之功,如果边关都守不住,人家活动空间就更大了,想要清剿就更难了。

史无前例的大迁徙

御书房中,朱器圾看着眼前的奏折,眉头不由皱成了川字型。

这奏折是太子朱聿钛上的,主要问题就一个,西北的灾民怎么办。

现在西北的旱情并未见缓解,当地大部分老百姓连喝的水都要从十几里甚至几十里远的地方去打,种粮食那基本是不可能的,就算是红薯和土豆都种不了,除了沿河的部分百姓还能养活自己,其他的,基本靠朝廷的赈灾粮续命。

要知道受灾最严重的陕西、河南和山西本就是人口稠密之地,没爆发旱灾之前,西北三省人口足有两千余万,就算连年大旱,连年大战,现在的人口也不下一千万,而能自己种地养活自己的还不到百万。

也就是说,其他九百余万都得靠朝廷赈济。

这个负担太大了,就算只给灾民煮点稀饭续命,一个月下来也是两三百万石粮啊!

如果再加上百余万大军的粮饷、还有粮草的转运费用和整个大明所有官员的俸禄,永盛朝一个月的支出那就是恐怖的四五百万石粮食和四五百万两白银。

要知道,大明自万历朝以来一年的正常税赋也就四五百万两白银,一个月就花掉原来一年的税赋还要外加四五百万石粮食,这谁扛的住?

朱聿钛是真扛不住了,就算有东番的粮食产出,就算有东洋、西洋和南洋的贸易收入,他也扛不住这么大的消耗啊!

这几个月来他一直在拿华玉堂的收入硬撑呢。

问题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啊,华玉堂雇的人可不是一点点,他们也要发工钱,他们也要发展,把钱全拿来赈灾,让他们喝西北风吗?

所以,他不得不写份奏折,请他老爹想想办法。

这办法不是没有,朱器圾早就想好了,等天下太平以后便着手解决西北灾民的问题。

问题是,现在建奴和蒙元诸部都还没有平定呢,他哪里有空闲去管西北的灾民。

他的办法其实就是兴修水利,尽量把大河两岸的地全部利用起来,让一部分灾民养活自己,剩下的实在养活不了了便往南边的湖广、江西、南直隶和东番等雨水充沛的地方迁徙。

这些说起来好像很简单,做起来却相当的麻烦,而且很多事情还要占用打仗的资源。

比如兴修水利,西北的大江大河本就不多,连年大旱之后很多水位都降到河床下面去了,原来的人力水车和靠流水推动的水车绝大部分都不能用了,需得蒸汽机带动的水车才行。

整个西北,硕大的面积,涉及数百万人的水利设施,那得多少蒸汽机,多少锅炉,多少管道,多少铁桶等配件,一旦开始兴修水利,那估计弹药的生产都得停一停了。

弹药生产一停,这仗基本就没法打了,因为他们主要优势就是火枪、火炮和轰天雷,如果靠肉搏,那伤亡简直无法估量。

又比如迁徙灾民,他也不能一声令下,让人家自己走。

要知道人家拖家带口的,还得带上所有家当,那速度肯定是慢得吓人,一天估计最多也就能走个二三十里地,而西北到湖广、江西、南直隶等地的距离那动不动就是数千里。

也就是说,如果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