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mshuwu.com

第160章 火质理论和气尘理论(2 / 3)

加入书签

答,似乎也觉得有些为难,支吾道:

“这或是木炭重浊,还有其他杂质,隔绝火质与空气之中的水神相会。或者把木炭碾磨成粉末,挥扬于空中,便更易起火。”

宋应星的这个回答,显然没有能让薄珏满意,但他似乎觉得宋应星至少给出了一个实验验证的办法,将来可以尝试一下,看看是否果真如此,也不打算纠缠在这问题上,继续提出疑问:

“按长庚兄所说,这火质可有重量?”

宋应星说道:

“这……应当是有重量,木柴燃烧殆尽,这火质腾逸在空中,剩下灰烬自然要比木柴轻的多。应当便是去掉火质之后,物体变轻之故。”

薄珏摇头:“只是木柴燃烧,未必就能证明。其他物品中燃烧之后,是否都能变轻?”

宋应星显然对这个问题也没有太大把握,迟疑了片刻之后,说道:

“这待鄙人再做实验。”

薄珏又问道:

“依长庚兄所言,这物品燃烧,乃是加热物品后,火质从物品之中转移至空气中使然。那加热空气,逼出空气中的水意水神,,则此空气中能否剩下纯粹之火质?”

宋应星对薄珏的问题感觉有些头疼,只得说道:

“空气之中,水神既已和火质结合,如何还能分离?”

薄珏摇头:

“那为何物品中的火质和水神能够加热之后分离?”

宋应星:“物品之中只有水意,并无水神。”

薄珏眼睛放光道:

“按长庚兄所言,水意和水神为不同,那可否从空气中提炼出纯粹之水神?”

宋应星瞠目道:

“虚空之气,无形无色,水神混在其中,如何能提炼?即便提炼出来,又如何能区分?”

薄珏说道:

“要说如何提炼,确实棘手,但要说不能区分,却未必。若是提炼出水神之气,能使得物品更剧烈燃烧,那便多半是了,若是收集这气,将烛火放于其中,并不能燃烧,那便是不含水神之气了。”

宋应星皱眉道:

“即便真能分离收集纯粹的水神之气和不含水神之气,密封在泥罐之中,将烛火放入,却也看不见究竟是否燃烧。”

薄珏道:“这个容易,用玻璃做成密封瓶罐,便可看见。何况就算看不见,烛火燃烧过还是立刻熄灭,在取出蜡烛后,也一目了然。”

朱由检听到这里,觉得这两人的讨论,已经越来越逼近核心了。

看来还是要让格物学爱好者在一起讨论,互相辩论问难,才能激发出火花,逼近科学突破。

光是宋应星一个人自说自话,他提出火质说,空气里水神吸引火质的假说,虽然是不错的理论,但也仅限于纸面空谈而已。

薄珏这么一逼问,就能逼着宋应星去做实验,更深入的完善理论了。

他决定先叫停这个讨论,他接下来要谈宋应星说的第三件事情。

其实这第三件和第二件有密切关系,甚至可以说就是和火质说的进阶学说有关,对燃烧原因提出一个更彻底的解决。

于是说道:

“两位先生对此问题讨论得很不错,不妨先放一下,待以后,再做实验切磋。”

薄珏、宋应星这才想到刚才讨论得热火朝天,有点把皇帝晾在一边了,连忙称是。

朱由检继续说道:

“朕看宋先生的《气论》中‘水尘三章’中的论述,也引人深思。先生在其中提到‘水死’,‘气死’,可否再详细解说一下。”

宋应星道:

“这鱼虽然在水中,但这水也需和空气相通,这水中之鱼才能活。臣在《气论》中也提出一个实验,若是以器皿装水,水中有鱼,然后将此器皿四面上下都密封不透气,过几个时辰打开,再查水中之鱼,则鱼已死。可见这水若不与空中之气接触,便是水死,水死之后,其中之鱼也必死”

朱由检点头道:

“对,先生的原话是说‘鱼育于水,必借透尘中之气而后生。水一息不通尘,谓之水死,而鱼随之。’朕觉得疑惑的是,先生在这里说的‘尘’究竟是何意?难道是空气之中弥漫的灰尘么?”

朱由检这么说,自然是故意装糊涂,他希望借着让宋应星解释这‘尘’的概念,能激发他更深入的思考。

宋应星摇头道:

“臣说的这尘,绝不是灰尘之尘。臣以是虚空之中的微小之粒,平常肉眼难以看见,臣称之为‘元气自有之尘’。臣猜测在空气之中,若有这元气自有之尘,则此空气为活气,人呼吸此活气,方可以活。若是水与此元气自有之尘接触,此水方为活水,鱼在水中方可以活。

“若是这空气中元气之尘耗尽,人虽然呼吸空气,也必死无疑。陛下若不信,可以实验。让一死囚坐在一小阁之中,小阁四周都用油纸糊紧密封,不得让外界丝毫空气流入阁中。等待三顿饭的时间,再打开小阁,查看阁中之人,则其人必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