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mshuwu.com

第42节(1 / 3)

加入书签

“是,没错儿,基本都是按照这个数儿。”

鞠孝忠笑道:“各个衙门,都有各个衙门的进项,像是那些牢子,案犯的家属想要进来探望,或者想让自家人在里头过得好些,就都得给他们送银子。再说那门子,每日也是进项不少。快班和皂班的衙役,每每下乡办案,去时囊中空空,回来的时候腰间都是鼓鼓囊囊的,所得非少。这些银钱,可都不能归了他们。都得按照这么分,只不过谁去办的,谁就能多拿一些。那都是咱们底下这些人私自分的。”

闻安臣明白了,这就相当于是谁的业务好,谁就能多拿些提成。

“哦?”闻安臣笑问道:“那咱们刑房,谁最能干啊?”

鞠孝忠自然明白他的意思,有些不好意思的指了指自已:“区区不才,正是小的。”

“这是好事儿,你小子挺能干。”闻安臣点了点鞠孝忠,笑骂道。

见他神色如常,似乎没什么不满的,鞠孝忠也就放下心来。

闻安臣现在算是知道知州老爷靠着什么来养着州衙上下内外这几百口子人了,自已分得九十多两,而黎澄也是能拿三成,这也就是九十多两。这还只是刑房一个衙门的供奉,在州衙的三班六房粮科马科及河泊所等衙门中,刑房不算是最肥的,也不算是最没有油水儿的,只能说是中不溜。如此算下来,一年下来,黎澄能捞到上万两白银!

除开给下面的人发薪俸之外,还能留下许多。

闻安臣轻轻吁了口气,难怪大明的京官儿,除非是做到了极高的位置否则都想要外放为官,这外放,果然是油水丰厚之极。清朝有一句话叫: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比起清朝来,大明朝的贪腐力度,其实也查不了多少。只是和珅和大人实在是名声太大,八亿两白银的身家拉高了清朝的整体水平。

既然闻安臣笑纳,鞠孝忠也不再多说,便即告辞离去。

可得抓手里

西街,张玉琳的住处。

正是黄昏,窗子半开着,昏黄的阳光照射进来,屋子里融融暖暖的,静逸而安详。在这种环境中,人的心情,也便的

轻松

适然。

窗下有桌椅,张玉琳斜靠在椅子上,手中拿着针线,正在在做一幅刺绣。水绿色的绸缎面儿上,却是绣着一对交颈鸳鸯,她的女红是极好的,这对鸳鸯绣的栩栩如生,似乎都能让人瞧出它们的柔情蜜意来。

“哎哟,真好!真好看!小娘子,你这手上的功夫,没得说了!”

一边的张婆夸赞道。

张玉琳有些不好意思,低头一笑:“哪有您说的这么好啊?”

“嗨,我可不是虚言诳你,老婆子这辈子蒙了不少人,但从来不蒙自已人。咱们现在可是自已人呐!”张婆指着那绣面儿道:“你瞧,这鸳鸯,给活的也似,不像是其他人,绣的都是死物,呆呆板板。你这手艺啊,便是一百个绣娘里头,也就能出来一个。”

“你这绣活儿啊,拿到苏员外的绸缎庄子里头,若是单卖布料,少说也得个一两三四钱,若是做成衣服卖,还能翻一倍!”

这是张玉琳托张婆找的一个活计。

得知张玉琳和闻安臣的关系之后,张婆便每每来这里给张玉琳说话,一来二去的,两人也是熟稔。张玉琳不想老是让闻安臣给自已花钱,便也想着找个活计,就跟张婆说了,张婆不怎么理解,但却把事儿给办了。

东城最大的绸缎庄子是苏员外开的,也兼卖成衣,生意做得很大。这苏员外并非是豪富人家出身,也是寻常小门小户的孩子,是靠着自已做生意才有了今日这个局面。苏员外的父母,和张婆乃是老相识,两家当初还是邻居,论起来,苏员外要喊她一声婶子。

后来苏员外发达了,张婆便从他那里接了一桩生意:她从苏员外的绸缎庄子里拿一些比较之前的绸缎面儿,然后找人在上面绣上图案,再把这些布面拿回去,苏员外会放在店中卖或者直接找人做成成衣。料子上多了这人绣的图案,价格就能涨不少,张婆便从中抽头。

张玉琳本就女红极好,干这个活儿也是绰绰有余。而因着她手艺好,别人绣这么一幅只拿一分五厘银子,她能拿到两分银子。算下来,一个月挣得虽不是特别多,但够自已吃穿是不成问题的了。

张婆忽然贼兮兮的问道:“小娘子,你可知道。那些大户人家的妇人,将这绣面儿买去是做什么么?”

张玉琳摇头:“这却不晓得。”

“嘿,是做肚兜的。”张婆

笑道

张玉琳羞红了脸,轻轻啐了一口,道:“您,您这怎么什么话都说?”

“嗨,咱们都是女人家,说这个怎么了?再说了,我都这把子年纪了,你也不是未经人事的妇人,说这个,却是理所应当。”张婆一脸的

理所当然

,她凑到张玉琳耳边问道:“对了,你和那闻官人,嘿嘿,你俩咋样了?”

“什么咋样了?”张玉琳红着脸佯作不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