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mshuwu.com

第869节(2 / 3)

加入书签

向变得更为清晰起来,也为了东北大战略提供了基本支撑,该准备粮食的准备粮食,该准备火器的准备火器,该准备耕牛、农具的……

当户部夏元吉、卓敬等人知晓朝廷又准备大规模移民的时候,并没有表现出紧张,得益于山西大移民的经验与“口碑”,朝廷兑现了当初的所有承诺,百姓认可朝廷,且随着邮局完善,百姓将这种认可传递到了各处。

一旦朝廷再度移民,百姓的畏惧与担忧将会得到最大程度的消除,反而会有一种期待,尤其是对于一些山区的、土地很少的、处于贫困之中的百姓之家。

再说了,这次移民的规模相对山西大移民的规模小多了,况且未来大明要迁都北平,东北距离北平可不算遥远。

只不过,这依旧是费钱的一项工程,况且东北还打算用兵……

为了确保东北战略顺利实现,平安所主导的北平都司与耿璇主导的东海水师就需要成为后备力量,一旦有需要,平安出山海关入东北,耿璇于葫芦岛登陆辽东。

在战略已定之后,杨文、平安等先一步离开京师,北平布政使张昺等人则留在京师,奏报新都营造问题。

张昺统揽北平政务多年,极有能力,对问题看得精准,直言:“新都营造速度之快,已超出预期进度,原定十年完成,有望八年至九年完工,然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朱允炆听着张昺的奏报,不由地皱起眉头。

北平营造最大的问题就是民力得不到良好安置,数十万人,总不可能住在露天工地上,虽然北平征用了许多民户家宅,但依旧有大量民工、匠人不得不挤在一起,一些临时搭建的帐篷里,本只容纳六人休息,结果却塞进去十四人。

民力集中,管起来容易,征调也方便,可有个人生病,可能会引起很多人一起生病。去年时,曾有多达三千余人腹泻,还有几个腹泻不止,身体虚脱之后病死。

朱允炆询问:“朕记得北平新都营造,一律只准饮用烧开过的水,不准饮用冷水,缘何还会有如此多问题?”

张昺叹了一口气:“忙碌起来的时候,谁还有时间去烧开水,尤其是夏日时,大汗淋漓,都渴望喝一口冷水,浇下暑气,更是顾不得其他,深井里打出来的水,河流里的水,说喝就喝了。”

朱允炆严肃地说:“如此可不行,百姓不知生水有问题,你们这些官员应该知晓了吧,国子监的卫生条例已明确说明。”

“可国子监医学院的人管不着这件事啊……”

张昺说出了问题的根本。

朱允炆恍然,国子监医学院的人在北平,人不多不说,即便是他们发现了,又没有权处理,你说惩罚吧,又能如何惩罚,他们是匠人、百姓,你是监生,凭啥管?

你直接让朕给那医学院监生下一道旨意,让他们专职巡查不就好了。朱允炆郁闷地看了一眼张昺,说个事你饶那么大一圈子。

张昺见朱允炆给了权,便继续说:“皇上,臣还有一件事需要奏报。”

“朕不喜欢绕弯子,直说吧。”

朱允炆不苟言笑。

张昺正了正衣冠,严肃地说:“臣知说出此事,官位可能不保,但肩负皇恩,不敢不言。北平新都营造需要大量物料,其中以木料、石料、琉璃、金砖等为重中之重。然有官员暗通商人,以次充好,贪污受贿,虽屡屡查出,警告再三,仍不知悔改,害多处建筑不合标尺、设计。”

朱允炆神色变得凝重起来。

什么意思,有人想给自己弄个豆腐渣工程不成?

中都烂尾,北平豆腐渣,大明浪费如此多人力物力,岂不是成了一个大笑话?

谁有如此大的胆量,竟然做出如此之事!

“能让堂堂布政使顾虑,想来不是一般人吧,说吧,是哪位藩王?”

朱允炆直接将矛盾对准了藩王。

可出乎意料,张昺却摇了摇头,行礼道:“并非是藩王,而是北平的监工陈一诚。”

“陈一诚?”

朱允炆有些疑惑,这个名字很是陌生。

张昺脸色变得凝重,沉声说:“陈一诚是山东按察使陈瑛之子。”

朱允炆更是不解:“陈瑛为山东按察使,与你北平布政使无关,缘何会顾忌他?这陈一诚若真有不法事,自需按律法与规制惩治,你之顾虑何来?”

张昺脸色有些难看,起身郑重行礼,从袖子中拿出一份文书,高举过头顶,喊道:“皇上,臣弹劾山东按察使陈瑛,构陷官员,常以小过而治大罪,官员害怕不敢言其过。”

朱允炆凝眸,盯着张昺:“看来朕需要看看你这文书了,双喜,接过来吧。”

双喜上前,接过文书转交朱允炆。

朱允炆接过文书,仔细看了几眼,不由地目光冷厉起来。

陈瑛按法办事,并无明显过错,但他错就错在,依照的法不是建文时期修改之后的大明律,而是朱元璋时期的大明律兼大诰。

文书中言,曾有一山东商贾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