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mshuwu.com

第420节(3 / 4)

加入书签

法,只有用鲜血和人头铺就的变法之路,才能一番坦途,这就是变法的代价,也是挽救大明的代价!”

崇祯帝闻言骇然变色,一旁的王承恩也是瞪大了双眼,显然刘衍所言完全颠覆了二人的认知。

可是崇祯帝、王承恩仔细一想,刘衍所说的确还是很有道理,一时间又无法反驳。

片刻之后,崇祯帝说道:“事已至此,朕也不说什么了。只是在军改之策全面落实之后,朝廷以何种办法保证兵源?”

对于这一点,刘衍早就有了预案,便抱拳说道:“陛下,臣准备在全面落实新政、军改之策后,在我大明各省颁布一部法典,名曰:《兵役法》,在全国推行义务兵制,也就是说,我大明要仿效强汉之策,实行全民皆兵之策!”

崇祯帝顿时瞪大了眼睛,一时间惊得说不出话来。

过后,崇祯帝问道:“现在大明各地,包括陕西、甘肃,以及南面的两广、云贵各地都在落实新政和军改之策,可是朵甘思宣慰司和乌斯藏怎么办?难道也要与内地一样,实行新政和军改之策?”

所谓朵甘思宣慰司是大明对后世四川省西部、云南省西北部、西藏自治区东部和青海省西南部的统称,也是大明在这个区域内设置的最高军政管辖机构。

据《明史·志第十六》记载,大明疆域“计明初封略,东起朝鲜,西据吐番,南包安南(越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这其中就包括了朵甘思宣慰司和乌斯藏在内。

而大明对藏政策主要形式便是洪武年间制定的,在藏内设置羁縻性质的都司、卫所等军政机构,封授当地僧俗首领担任官员,永乐至正德以册封僧俗首领为主,受册封者定期朝贡。

大明在确定藏族地区的都指挥使司、卫、所的行政体制后,陆续委任藏族首领担任都指挥使司和卫所的官职。最初,大明是封蔡巴、羊卓、止贡、嘉玛等故元万户府首领为乌思藏的行都指挥使或都指挥佥事等职,对帕木竹巴家臣中的内邬宗、桑珠孜宗的宗本则称为寨官。

后来在了解帕竹政权的情况后,大明就开始任命帕竹政权的主要宗本为乌思藏行都指挥使司的官员,并且进一步在内邬宗和仁蚌宗这两个最大的宗设立了行都指挥使司。大明在藏族地区封授的指挥使、都指挥使佥事、千户、百户等官职都准予世袭,但是重要官职的袭职要经过皇帝的批准,并换发敕书和印信。

只是在嘉靖朝的时候,蒙古人从北面入侵青海地区,史称鞑靼土默特部或西海蒙古部。

而到了万历朝以后,大明对边疆控制日益松弛,蒙古人攻占了整个青海草原,朵甘都司和乌斯藏相继废弃。

到了如今,朵甘思宣慰司和乌斯藏基本上已经是独立的状态,此时崇祯帝如此发问,显然是有意收复这两块失去的领土。

刘衍对此心知肚明,以如今大明的财力和军力,收复乌斯藏和朵甘思宣慰司并不是不可能的,只是这两个区域暂时还不是刘衍的首选目标。

眼下的当务之急,依然是稳定大明内部,先完成各地驻防军的筹建,稳步在各地运行新政之策,然后是收复辽东,先将满清这个毒瘤铲除,随后刘衍才会将目光投向西面。

于是刘衍说道:“陛下放心,在臣的计划之中,不光要收复我大明的失地,还要恢复汉唐故土,要重建我华夏的荣光!”

“所以,不管是朵甘思宣慰司还是乌斯藏,都要实行新政和军改之策,绝没有例外!”

崇祯帝心中充满了震惊,今日刘衍带给自己的震惊一波接着一波,许久之后才说道:“刘阁老如此说,朕,便放心了!”

义务兵制

数日之后,刘衍召集国防部尚书田辉叙、装备部尚书荀景云、财政部尚书岳明、参谋部尚书陈新甲四人议事,几人在内阁官署召开了一个会议,开始商议在全面落实军改之策后,推行新的兵制之策。

以往大明的兵制基础便是卫所制度,可是如今军改已经在全国范围落实,除了福建之外,全国的卫所基本上都已经被裁撤,朝廷以驻防军替代了卫所兵镇守地方,以国防军作为机动兵力,实行对外征伐。

可是随之而来便产生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大明的兵丁如何征召,是采用之前与卫所制度并行的募兵制,还是采用与卫所制度相仿的征兵制?

此时在内阁官署内,刘衍并没有一上来就确定基调,而是开始给岳明、田辉叙、荀景云、陈新甲四人讲起了大汉的兵制。

其实大汉的兵制并不复杂,至少与后世隋唐、元明的兵制相比,还是比较好懂的,说白了就是四个字:全民皆兵。

用后世的话讲,大汉实行义务兵制,只要是年纪在征召范围内的男丁,都要无条件的服从兵役。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制度,让大汉保持了充足的兵源,再加上大汉强悍的兵工体系,以及彪悍的民风,使得汉军保持了长久的强悍战力,国恒以弱灭,独汉以强亡!

哪怕到了汉末之后,大汉也依然可以吊打周边胡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