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mshuwu.com

第81节(2 / 3)

加入书签

把《蓝田县志》当样板修的目的来的!

既然阶段性目标初步达成,三娘便去找崔县令商量自己琢磨的另一件事:县中有许多男丁服兵役去了,他们的妻子独自在家抚育儿女,必然有许多苦难。

她准备把这类“兵嫂”记录在案,现在县城展开扫盲教育,帮助她们更好地教导儿女。同时也给她们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地方,这样她们可以为彼此答疑解惑,一起解决男人不在家时遇到的种种问题。

咱县里的男丁在外抛头颅洒热血地保家卫国,县里怎么能不关心他们的家眷?

若是县城的兵嫂们都能读书算数了,可以从中择些品行、学问都不错的负责本里孩童的启蒙工作,这样她们也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改善家中老小的生活。

等到农闲时期,还可以组织人手到底下的村子普及这方面的工作。

到时候不仅县里的小孩个个都能识字算数,连底下也是村村都有兵嫂可以当夫子,何愁蓝田县的文教工作提升不上去!

崔县令听着总觉得这计划有哪里不对,又说不出到底哪儿不对。

不过崔县令是文化人,他读过不少怨妇诗,知道不少诗中的怨妇都是在怀念远方的征夫。

人一旦寂寞久了,难免会生出些怨心来,倒不如给她们找点事干。只是想给这些十几二十的村妇启蒙何其困难!谁愿意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

便是男子也不是人人都适合读书的。

三娘道:“若是实在学不来识字算术的,可以跟着练些强身健体的拳脚功夫,将来等她们丈夫回来了她们说不定还要生儿育女,倘若总闷在家里闷坏了身子可就不好了。何况等她们学成了,还能让她们带里学或者村学的孩子们勤加锻炼,不管日后是科考还是从军,总得有副好体魄不是吗?这都是为了孩子的未来考虑啊!”

崔县令听着觉得挺有道理。

他和三娘共事数月,已经熟知三娘的性情。既然三娘提了出来,那心中必然已经有了章程。

三娘真要能把事情办成了,政绩同样算他这个县令的一份,何乐而不为?

崔县令道:“那这件事就交由你去办吧。若是有商贾愿意出资相助你也不必推拒,到时候与我说一声就成了。”

三娘笑着应下。

她最近还真接触了一个商贾,不是旁人,正是她们常去吃饭的妙香楼背后老板王宝珠。

王宝珠她爹是长安巨贾王元宝,她是王元宝的最小的女儿,王元宝对她爱若珍宝,竟是不顾避讳把自己名字中的“宝”字给了她。

做生意时也爱带着她。

王宝珠自己同样很争气,才二十出头就已经把妙香楼经营得极好。

最近王宝珠准备在蓝田县开妙香楼分店,已经向三娘抛出过橄榄枝。

三娘向来热情好客, 有人想和自己交朋友她自然不会拒绝。

她与王宝珠见了两面,对对方印象挺不错,敲定具体方案后头一个便与王宝珠说了。

王宝珠当场表示自己要把妙香楼选址旁边那几处宅院也买下来, 捐赠给三娘拿来筹办这个女子学堂。

王家常年资助各方读书人,图的就是广撒网多捞鱼,在县城中买几处宅子根本不算事。王宝珠也听说了蓝田县要修县志的事, 自然也想跟着蹭个好名声。

须知读书人是最爱惜自己笔墨的,你好吃好喝地把他们供起来,他们也就嘴上感谢你几句,要想他们特意把你写进诗文里是不可能的。

能出现在他们诗里的, 怎么都得是焦炼师、丹丘子那样公认的名士, 再不济也得是个参军录事之类的,商贾的话他们可都嫌弃得很, 生怕自己身上沾上铜臭味。

她们王家有钱, 但也仅限于有钱了。

前些年朝廷没钱了可是没少拿长安富户开刀,她们行事得低调低调再低调, 否则说不准下一个就轮到她们家了。

要是花点钱能结个善缘, 倒是一点都不亏。

三娘很快便把新学堂的名字拟了出来,叫采薇学堂。

这名字取自《诗经》中的《采薇》一篇,乃是那句著名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出处。

这诗讲的就是征夫戍守边关、对抗外敌时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娘准备以此奠定这个女子学堂的基调。

这是为征夫家眷而设的学堂,旁人想挪作他用就不容易了。她本身就是边将的女儿, 为这些人争取些好处一点问题都没有!

夫子们都是现成的,卢氏她们随着丈夫来赴任, 如今丈夫忙忙碌碌,她们倒是没什么事干,可以过来充当学堂先生。

自家孩子也不必担心,考虑到这些兵嫂们都是有孩子的,所以采薇学堂还有附属的子弟启蒙学堂。到时候当娘的在上课,孩子们也在上课,母亲和孩子可以共同进步。

因为三娘自己还是县尉,所以她把采薇学堂山长的位置交给了卢氏。

不得不说卢氏在女眷中的人缘还是很好的,崔县令他们的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