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mshuwu.com

第3节(2 / 3)

加入书签

是在不经意间矫正它的轨道。

只用了十多天的功夫,秦大母就发现了奶烙的最大的一个优点——存放时间超过了十天!

十天啊,足够在栎阳和咸阳之间走一个来回了,这还是在不用方法好好保存的情况下。

限制一种食物流通的最大缺陷是什么?就是它的保存时间啊。

楚国的水果种类繁多口感丰富可口,吃过的谁不称赞?秦王和太后难道不想天天都有楚国的水果吃吗?

不行啊,楚国的当季水果运到咸阳之后,早就腐烂的不能吃了。

秦大母看着十天之前做成的一块奶酪,心里渐渐有了一个想法。

川,她的大孙子,今年十五,可以进学了。作为秦国王室之后,总不能做个文盲吧?

只会识字算什么?不学诗,不学秦律,就不算上过学。

她得给过两年就要傅籍的大孙子提前考虑将来了。!

学可不是白上的

秦大夫和秦父死的时候,秦川才八九岁的年纪,受限于资质,他根本还没来得及跟父祖学习家里传承的那一套以及最重要的——秦国法令。

秦大母虽然是大家出身,但她作为女子,学的是贵夫人的那一套,倒是可以教给儿媳和孙女,但对孙子们,可不敢随意的教。

眼看着大孙子一天天的长大,给孙子找个老师学诗学书的心情就越发的焦急起来。

可惜,当年他们一家灰溜溜的从咸阳搬到栎阳的时候,几乎是偷偷的离开的,家中门客早就遣散了,只带着大字不识一箩筐的老仆们贴身伺候。所谓的人脉关系,这么多年不联系,也早就断绝了。

秦川要是个天赋卓绝的,能显现出一丝丝的聪慧来,秦大母都能厚着脸皮,带着孙子回咸阳,不说特地拜一个有名望的老师,上学学一些最基本的礼仪和知识还是可以的。

但看着敦厚天真的大孙子,秦大母摇摇头,这就是憨的,她要是真把他带去咸阳城,估计没几天就被人吃的渣都不剩了,还不如就待在西乡里,老老实实的安稳过一生呢。

但也不能做一名大字不识的睁眼瞎,要不然,她怕死后没脸见祖宗。

她把目光放在了县里开办的学室上。

自从变法以来,秦国慢慢的煞住了开办私学的风气,秦国提倡的是以吏为师,每一个县里都会设官学,供本县有志于秦国官场的人来学习秦国法令,以及,学习如何做一名秦吏。这种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地方,就叫学室,在学室里教人的老师都是本县管文书、档案、书记等文务的小吏,叫做令史。

秦川就很适合做一名县乡里的小吏,既有专门的老师来教,又离家近,有现成的实习实践的地方,更是在她的眼皮子底下,安稳!

安稳两个字已经成了秦大母的执念了。

她虽然最喜欢秦鱼,最疼爱娇娇,但秦川这个长孙的地位是谁也替代不了的。凡是家里有需要户主出面的时候,秦川都会稳稳的站在前头,她则是带着媳妇孙子孙女们站在他的身后,坚定表明他家主的地位。

也就是她的这份信任和坚定,对家里唯二的两个长辈和奴仆们无限制的疼爱秦鱼这个幼弟,他都没有半分的嫉妒和不喜,反而带头纵

着这个幼弟,疼爱唯一的妹妹。

对秦川的安排,秦大母是慎重的。鉴于她的前半生见多了死亡和别离,她对秦川最大的要求,就是不要踏出栎阳县半步,到了弱冠之年娶一房媳妇,然后到学室里去报名学吏,学吏是可以免除徭役的,等到学上个十来年,三十岁的时候能成功当上一名小吏,他就更不用上战场了,最后,再奉养她这个老媪寿终正寝,足矣!

秦川若是真的能这样顺遂的过一生,真是莫大的幸福。

她原本是想等到秦川弱冠,娶了媳妇之后再送他去学吏的,弱冠之年,为人处世该懂的都懂了,也能有恒心向学,家里也不等着他的官廪吃饭,只是找一份工作做罢了。

那现在又为什么要秦川提前去上学呢?是因为,秦大母想让秦鱼也跟着一起学起来。

秦鱼年纪太小了,随时存在夭折的可能,她可不敢把他带出去到别处上学,不说她舍不舍得,学室里也不会收这样的小童的。但她又不想让这个聪慧的孙子在家里蹉跎时光,于是她就有了一个一举两得的想法:让秦川去都乡学习,然后回家教给秦鱼。这样,秦鱼既可以不离开家,也能提前学习秦国法令了。

至于为什么要从小就培养幼孙,而不是像他的哥哥一样等到弱冠之年再出去学习如何做官做吏,那是因为秦鱼实在是太聪慧了。秦大母想,他应该就是大贤们口里说的有天赋的人,若是他去咸阳拜师,应该有很多人争着抢着的要收他才是。

这世上的人,每天都有很多的想法,但也只都是想一想罢了,能够做成、有本事做成的人,极少。

秦鱼就是这样的人。

你看,他说想看看发胀的面团做出饼来是什么样子的,他就锲而不舍的一遍一遍的做,最终做成了让老人孩子这些牙口不好的人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