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mshuwu.com

第424章 圣人(1 / 2)

加入书签

我们大多数人很普通,很大程度上是善与恶的结合体,直到出现某些特殊情况,阴暗面就会占据上风,那么很可能就出现越轨行为,成为正常人眼里的恶人。

把阴暗面转化为行为,是一种欲望,对这种欲望的束缚能力,就是恶人和圣人最大的区别。

因此,将犯罪行为理解为一种界限,本质上是说明犯罪人与普通人之间的区别根本不是一种质的区别,而是一种作恶程度的区别。

庄子曾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老子《道德经》中也有: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这样的内容。

其实老子,庄子反对的并不是仁义本身的道德与行为,而是反对提倡标榜圣人与仁义的概念。

这样概念本身一旦标榜开来,有人发现依赖利用这些概念有利可图,就会为了追逐金钱和名利,粉饰自己,穿上圣人的面孔,实际上做的是大盗的勾当。

庄子认为圣人不死,并非一定要圣人通通要绝迹,而是说即便拥有圣人的修养能力,也不应该轻易展露出来炫耀。

反过来说圣人已死,大盗已止的世界是怎样呢,就是老子的理想世界: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当整个社会都拿一个标准的尺子来度量社会成员的时候,不免会出现很多离经叛道的人。在这些看起来不正常的人里,有很多并非是十恶不赦,他们只是不被当时的社会标准所接受而已。这些离经叛道者,不喜欢被条条框框束缚,渴望追求真正的自由。

那么我们再看圣人不死,大盜不止,就比较好理解了,如果圣人的法度依然被呆板地应用着,依然束缚着人的可能性,那离经叛道者就不会消失。

在《肤箧》一篇中,庄子又打了个比方:一般人要保管财物,一定是把财物放在箱子里,用绳子捆得紧紧地,加上很坚固的锁。然而这样只能防住一般的盗贼,如果是大盗来了,他把箱子整个都搬走,还唯恐你绳子捆得不紧。

庄子认为,所谓的圣人,就像把财物锁在箱子里的人一样。

圣人制定完善的政治制度,用礼法等规则来约束人民,希望人民能够安分守己,不为非作歹,就像用绳子把箱子紧紧捆住一样。但是如果岀现了窃囯大盜,他就可以利用圣人制定的规则制度来统治人民了。

比如齐国的制度是效法圣人的,但田成子杀死齐国国君后直接占据了整个齐国,他偷去的不仅是齐国,还包括齐国的制度,他会用这些制度来保护自己。

所以田成子虽然有盜贼之名,他的地位却像尧舜一样稳固。小的国家不敢批评他,大的国家不敢讨伐他。

所以,那些所谓的圣人,其实不过是为了大盗积蓄财富而已。因为最终能胜出别人的,正是那些不择手段的大盗,而真正有操守、有道德的人都没有好下场。所以圣人制定的制度越完善,就越是有利于那些窃囯大盗。

圣人乃是指那些大无私者,因为此人弃绝所有私欲,却具有普世之爱,爱所有各种生命,说白了,这位被古人称为圣人者也是个凡人,但是他不爱自己,只有对众生无私的爱。

可能有些人觉得耳熟,是的,弃绝私欲,凡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为众生而活,这种人其实就是真正的圣人。

世间有无数自称圣人的人,其实与伪君子一样自私,拜金,他们只是嘴上是圣人而已。

“圣人者,掌教化之功,身具德行造化,有大功德于天地众生。”方天行一字一顿的说道。

只是大多数情况下,圣人救不了众生,众生的命运要靠自己去拯救,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就算他站在你面前,你就能认出他来吗?

方天行知道很多人期盼有一个英雄来拯救自己,可是大多数时候那只是个奢望。

如果可以真正的打开自己身上的枷锁,才能解放出自己的力量。

方天行知道得先拯救自己,才能够有力量拯救别人,只有不断的变强才是世间唯一正途,获得年会颁奖的人不光是可以得到奖杯,还可以得到完美大学的推荐机会。

方天行得到了十五天的主城推荐机会,可以在三个城市进行强力推荐,方天行很开心,许多读者都表示会支持他的创作。

但是实际情况并不好,第一天的推荐效果并不好,那些说要支持自己的人并没有来,推荐会场的场面很是冷清,方天行并没有恼怒,只是去找之前那些人,想要问问是什么情况。

很快方天行找到一个之前说要来推荐会支持他的人,他是在五峰城蹬三轮车拉客的车夫邓九,他看到方天行过来,神色有些慌张,故意闪躲。

邓九蹬上三轮车就想走,可是方天行几步就追上他,“今天的推荐会你为什么没来。”方天行对他问道。

那邓九目光闪躲,低头说道:“抱歉,因为家里有事,没有去成。”

方天行没有继续追问,而是对他说道:“你先去吧,家里事要紧,想看我的书什么时候都可以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