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mshuwu.com

第852节(3 / 4)

加入书签

慨道:“我赵匡赞这一生,也算不凡人了。二十来岁,便是一方节镇,随老父纵横天下,驰骋中原!

不到三十岁,便提领一方,坐镇幽燕,虽无恩惠于治下之民,但外御北寇,也尽心尽力,薄有功劳。权势、地位、名利,我都曾肆意享受,此生无憾!

如今,我的身体是日渐不支了,我虽然享受够了,却也需为膝下的子子孙孙们多做些考虑了。能做的不多,已经给他们留下大笔财产家业,足够他们享受几世了,临死之前,我做这最后一步,算是为他们的平安着想了……”

见赵匡赞那一脸动情的模样,感其悲凉之意,宋琪叹道:“大王真是用心良苦啊!”

而赵匡赞竟然抬手擦了擦眼角,把眼眶都给说湿润了,歉然地冲宋琪道:“人老多情,让俶宝见笑了!”

“大王言重了!”宋琪道。

沉吟了下,赵匡赞问:“你觉得陛下会准允此奏吗?”

宋琪摇了摇头,道:“不知!天威难测啊!”

“那我该递交进宫吗?”赵匡赞再问,顺便补充了一句:“我与襄阳王那边,也交流过,他又准备了一份辞爵章程!”

一听这话,宋琪脸色微变,立刻郑重道:“唯有此事,大王需谨记,万不可与襄阳王一起上奏!”

赵匡赞微愣,紧跟着反应过来,凝眉道:“说得是!是我欠考虑了,否则,恐怕又要惹得陛下生疑了!”

言罢,赵匡赞又哈哈大笑了几声,冲宋琪道:“此事议定,算是去我胸中一大块垒了。许久未曾饮酒了,今日俶宝过府,甚是开怀,就破个例,与我畅饮一番。”

说着,赵匡赞便又重重地咳嗽了几声,老脸都涨红了。见状,宋琪目露关切,劝道:“大王盛情,我感激不已,不过,还请遵从医嘱……”

赵匡赞摆摆手:“医嘱,听与不听,全凭心情。你宋琪来了,自可抛诸脑后!走,到厅堂去,我已经命人备好了酒食!”

二人联袂而往,赵匡赞还是拄着那根拐杖,一身的迟暮之态,不过嘴上依旧轻松:“对了,俶宝你为官这么多年,忙于政务,怕是没有积下多少家产吧,你那府邸,简陋拥挤,实不堪居住,也该换换了!

过去经营官场,如今退养得闲,也该享受享受了!如今公卿勋贵,都在下外洋,其中利益如何,恐怕你也清楚。

过去,未免给你惹麻烦,未尽心意,这样,我调几艘船给你。不要拒绝,这也算是一份谢礼,我年月不久,今后,我赵家之事,需帮衬之处,还请多费心……”

大汉不再需要什么异姓王

立冬这一日,刘皇帝出宫私访,游览西京,想要就此换换心情。对刘皇帝而言,十一年未见,洛阳多了不少陌生感,比繁华俗丽,开封确实要胜过洛阳不少,然而论格局与气势,却不是开封城所能比拟的了,毕竟千年古都的底蕴摆在那儿。

而长久沉浸在东京浮华的刘皇帝,再见洛阳,也产生了一种耳目一新之感,时隔多年,他仿佛重新找回了当年执意迁都的忧国情怀。

冬季,本是万物休养,生民享受收获的季节,然而大概是国丧的原因,洛阳城整体显得格外安静,市井间的喧闹都好似梦呓低语,士民脸上也少见笑颜。

刘皇帝想要沾染一下民间生气的目的,终归没能达到,他也无法真正做到像过去那般体察民情,连询问民生情况都显得有些敷衍,心中的阴霾随着冬日的到来反而加重了几分。

因此,回宫之际,刘皇帝脸色生冷,眼神漠然,然随身伺候的喦脱心惊肉跳的。不过,随着东平王赵匡赞的辞爵奏章呈上,他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虽然很微弱,但终究是笑了。

垂拱殿内,灯火阑珊,微冷的风不断侵入,刘皇帝的面色却柔和了许多。审阅完赵匡赞的奏章,刘皇帝将之传示刘旸、赵匡义、王著以及吕端。

在李昉、王祐未及入京之前,朝廷中的主要事务,基本都由这四人处置,当然,近来刘皇帝对国事的关注直线上升,隔三差五就要在垂拱殿听政,遇事也多与四人商议。

刘旸几人依次阅览,对于内容,反应不一,不过,一时都不敢贸然作话。他们不说,刘皇帝却主动问道:“对于东平王所请,你们有什么看法?”

这个问题有些难回答,难就难在,摸不清刘皇帝的想法,因而,殿中的沉默持续着。

见状,刘皇帝也不恼,将喦脱收回的奏章随手丢在御案上,又道:“都不作话?那朕换个问法,你们说,赵匡赞此请的目的是什么?无缘无故,连朕赐的王爵都不要了,内中必有隐情!赵卿素来敏捷,你说说看!”

被刘皇帝点到,赵匡义略感为难,心中暗思,其中有什么隐情,陛下难道不知?左右不过,引退自保罢了。

当然,内心真实想法是不好道出的,刘皇帝的注视下,赵匡义也不敢多想,稍加思索,便从容道来:“臣以为,东平王此奏,必有缘由,陛下不若召之垂询,一探究竟?”

≈lt;div style=≈ot;text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