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mshuwu.com

第849节(2 / 3)

加入书签

拱手领命后,王天官很快做出了反应,沉吟片刻,他又开口道。

“陛下,如今科道虽有缺额,但并不严重,此次铨选,需要补足多少人,该以何标准补足,请陛下明示!”

施恩

归根到底,如今的天子,虽然登基不过两年多,但是,早已经不是当初在朝中毫无根基威望的郕王。

这等事情,天子心意若定,他们这些大臣想要阻止,难度颇大。

虽然天子说的是该尝试的要尝试,但是,这也就是给面子的说法,再纠缠下去,就是自己给自己没脸了。

不过所幸的是,众臣虽然对密奏制度有着种种忧虑,但是,就像天子所说的,朝廷暂时还折腾的起。

唯一有些不满的,大概就是内阁攫取了开拆密奏的资格。

但是,这是没办法的事,内阁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只有它能承担这个职能。

而且,如果不交给内阁的话,那么,就只能是直送宫中,那样的话,保密性倒是达到了最佳,但是,害处却也不小。

所以目前来看,这应该算是最好的办法了。

当然,如果换了其他的衙门,作为长官的陈镒,一定会竭力争取。

但是,科道衙门,在外朝属于极特殊的衙门。

朝廷畅通言路,所以,科道官员的独立性极强。

对于科道官员来说,从来没有什么越级上奏的概念,因此,哪怕没有密奏制度,陈镒也不可能干涉这些科道官员们的奏本内容。

甚至于,对于明奏制度施加的限制,更多的反而加强了佥都御史以上的官员,对于科道的控制力,这算是一件好事。

不过,话虽如此,但是,对于内阁能够率先预闻这些密奏内容,在场的一众大臣还是有些眼红,虽然明面上不说什么,可暗地里,却已经开始盘算着,该想个什么法子,至少,不能让内阁借此机会有独大之势。

因此,虽然随着王文的一番话,话题已经转到了如何增补科道官员上,但是,底下一帮大臣的思绪,却还没有走出来。

朱祁钰坐在御座上,自然是将底下大臣的神色尽收眼底。

应该说,对于这些大臣们的担忧,他很清楚,但是,还是那句话,眼下并没有更好的办法。

他刚刚说的那些话,有些是为了堵这些大臣的口,但是,大多数却也都是实话。

密奏制度,在此前虽有先例,但是,却仅仅是用于锦衣卫和东厂当中,终明一朝,都没有大规模的使用起来,只是在明后期,好吧,主要是指嘉靖那个聪明孩子,用来控制朝堂所用。

大礼议后,为了进一步控制朝堂,嘉靖捡起了仁宗朝曾经使用过的「银印密疏」制度。

这种制度,在仁宗朝时,是仁宗皇帝为了感激扶助他登基的太子府老臣,而专门赐下的特权,更多的是为彰显身份,表明圣宠,真正使用的,却并不多。

但是,嘉靖将这一套重新利用起来,并且进一步完善,就纯纯是为了加强对朝臣的控制了。

当时,嘉靖先是赐予了所有阁臣及部分亲信大臣专门铸造的银印,准其以此印秘密禀奏,并且特意嘱咐所有持印的大臣,此为密谕,不可泄露,甚至于,嘉靖还特意规定了一套密奏的格式以为规范。

通过这种方式,嘉靖在此后的数十年当中,牢牢的控制着内阁,进而控制了整个朝局,即便是内阁大臣相互之间,也因银印密疏之制,而相互忌惮,愈发奉迎君上。

但是,也仅止于此了,终明一朝,密疏制度除了在锦衣卫和东厂广泛利用之外,在朝堂上最大规模的运用,就是在嘉靖时期,用以制衡各方势力。

所以对于朱祁钰来说,他其实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像这种大规模的授予御史密奏权的制度,在此前从未有过,所以,究竟会取得什么样的效果,朱祁钰虽然有所预料,但是,也不敢完全笃定。

这也是他会将开拆密疏

的权力,下放到内阁的原因之一。

虽然说保密性差了一些,但是终归,陈镒等人考虑的也有道理。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把框架先立下来,往后的日子还长着,遇到问题,再逐渐改进便是。

当然,这种制度,必然会使得内阁能够获得很多其他朝臣不能获知的消息,隐性权力进一步扩大,有违朱祁钰最初将内阁置于次位的初衷。

不过,一则,密疏和普通的明奏不同,内阁虽有开拆密疏的权力,但是,密疏由内阁大臣启封,票拟后直送宫中,内阁大臣相互之间,不得泄露内容,更不得拿到阁议上去讨论,所以,对内阁内部也有制衡的作用。

二则,朱祁钰之所以对内阁的态度前后矛盾,是顾虑内阁势大后,会有党争之患,为此,他分割了内阁和翰林院的联系,又进一步的打压清流,如今看来,王翺这个首辅,也已经咂摸出了其中的关窍,所以,才有了他今天的表现。

如果说,内阁能够谨守本分,不在胡乱把手伸向清流,那么,这项权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