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mshuwu.com

第622节(2 / 3)

加入书签

的举子,但是,这些士子们,也不过是道听途说而已,未必便能知晓事情真相。”

“尤其是关于萧镃和程宗之间的关系,臣已经以都察院的名义,发文向程宗所在地方衙门求证,调查程宗求学以来,是否和萧镃曾有过交际往来,待地方衙门回文之后,一切情况明晰,再行处置不晚!”

这话说的算是有理有据,尤其是,从陈镒这么一个科道之首的大总宪口中说出来,本身就代表着很强的态度。

陈总宪平时只是不显山不露水的,但是,能够稳坐科道之首,他本身在言官当中的威望是极高的。

这番话说下来,不少跃跃欲试的御史,不由都露出了深思的神色,刚刚义愤填膺的御史们,也有不少面面相觑,面露犹豫之色。

但是,这是对于普通的御史而言,对于朝堂上的重臣们来说,在听完这番话之后,他们的神色顿时一动。

陈镒会有这番表态,并不让人意外。

要知道,陈镒虽然性情秉直,但是,并不莽撞,也不是那种不知轻重的人,正常情况下,到了他们这种地步的人,除非万不得已,不然是不会跟天子发生正面冲突的。

作为最容易得罪人的科道官员,在这一点上,陈总宪自然更加小心谨慎。

回顾往昔陈镒所做的事情,从最开始的左顺门跪谏,到后来的罗通之事,陈总宪都在竭力的平和天子和科道之间的关系。

所以,这次自然也不会例外,萧镃的事情,早处置晚处置,并不算是什么太大的原则性问题,天子既然点了他出来,那么,陈镒会压一压科道如今过分激动的情绪,是正常的事。

但是,引起他们注意的,是陈镒的最后一句话。

他说都察院已经发文,开始调查程宗的人际关系和过往经历,所以不必着急处置萧镃。

这说明什么?

那自然是,都察院对于这件事情,早已经着手开始调查,而且,并不是像以前一样流于表面,而是真真正正的下了决心和手段去查的。

更重要的是,虽然陈镒没有明确表示出来,但是,他去调查程宗,其实很大程度上就表明,他对于现如今舆论和流言当中,对萧镃的这些指控,是持怀疑态度的。

换而言之,这位科道风宪的大长官,对萧镃隐隐约约,是带着几分回护的。

但是,这并不正常!

都察院独立于六部之外,理应对于朝廷的任何官员,都不偏不倚,陈镒作为左都御史,他平素也和萧镃没有什么交情。

说白了,萧镃这个翰林学士,虽然在旁人看来是清流华选,近侍之臣,但是,放到七卿的眼前,还差点分量。

所以,以他的身份地位,并不值得陈镒回护,更重要是,陈镒虽然是科道官员,但是,殿试的事情发生到现在也没几天的工夫,所有人掌握的情况基本都差不多。

至少目前为止,并没有出现什么对于萧镃来说有利的证据。

那么,陈镒的做法,就值得让人思量了。

要么,是陈镒已经掌握了什么别人不知道的情况,能够证明萧镃的“清白”,要么就是……

站在最前端的一干大臣眸光一闪,心中大约有了猜测。

在这朝堂之上,能够劳动陈镒花费这么大心思的,也就只有如今高居九重的天子陛下了。

那一日,他们都已经离开了宫中,但是,陈镒却被留了下来,天子到底对他说了什么,无人知晓。

但是,从陈镒如今的态度,大约也可猜得出来,天子在这件事情上的态度到底是什么……

于是,众臣神色各异之下,大理寺杜宁率先出面,开口道。

“陛下,臣以为总宪大人所言甚是,此事涉及朝廷重臣,不可不慎,还是当辨明事情真相之后,再行定夺,臣请陛下允准,由都察院牵头,大理寺,刑部协同,共同调查清楚此事真相!”

此话一出,殿中的议论声再起。

与此同时,不少人的目光,开始在杜宁和江渊之间逡巡起来,露出一副看好戏的神色。

在场的大多数人,的确未必知道内情,但是,小道消息总是有的。

萧镃倒了之后,最大的悬念就在于,谁来继续接任翰林学士一职。

虽然说如今的翰林院大不如前,但是,那毕竟是清流华选,近侍之臣,份量还是有的,朝堂上下,自然也各有猜测。

其中,风头最劲的,自然就是杜宁和江渊二人。

而且,他们二人也的确有实力有背景,王翺和陈循的奏疏,都不是密奏,通政司留有副本,朝堂上也有不少人知道。

所以实际上,对于目前的局势来说,杜宁和江渊二人,其实属于竞争对手。

殿试之事,如今所有的火力都集中在萧镃的身上,但是,还是那句话,除了萧镃之外,其他的读卷官也并非没有责任。

尤其是对于知晓内情的人来说,江渊在整个殿试过程当中的表现,固然是挑不出错来,但是,若要说惹人怀疑,却也不是没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