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mshuwu.com

分庭抗礼(1 / 2)

加入书签

“大治之世……”殿内有窸窣的讨论声。

说完我看向李斯,等着他跟我刚正面,我是见过他在嬴政面前怼韩非的样子的,那叫一个引经据典头头是道,传销头子一般的口才。

李斯会提出反对意见并不在我意料之外,他是廷尉,修订律令是他的本职,而且从提议郡县制可以明显看出,李斯是个十足的法家人物,比韩非更喜欢严刑峻法,疲民之术那一套,所以说嬴政善于用人呢,廷尉这工作太适合他了。

不过,他沉默了。

我顿时愣了一下,有种一拳打到棉花上的感觉……我不相信我寥寥数语就能说服李斯,可事实就是他不再反驳。

确实,与科举相比,只是修改秦律中不适合的条款并未触动大多数人的利益,我也有自信能推行下去。

但是与我想象中相比,李斯的反对显得虎头蛇尾,似乎…只是为了给我一个解释的机会。

李斯不扛着,丞相王绾也不出声,武将中如今炙手可热的通武侯王贲亦不发表意见,争议很快平息。

“既如此,自即日起廷尉协助相邦修改律法,新律与度量衡、秦字一同推行天下。”此事以嬴政的旨意告一段落。

我与李斯齐声应诺。

除了统一度量衡、文字、货币之外,修建驰道,整军备战百越等等事宜也相继开展,廷议持续到了下午才结束。

走出章台宫主殿的时候我颇觉得腿酸,不过为了保持人设,我还是面色自若,步伐稳健。其他人也大抵如此。

我的站位最前面,出门的时候自然也就落在最后,我慢悠悠地在后面走着,群臣们有亲近些的,走到一起唠着嗑往外走。这场景并不陌生,以前我还是尚书令的时候就是如此,唯一不同的是,那个时候我会和相熟的同僚聊着天,而现在,竟无一人与我搭话。

和隗林算得上熟悉的,只有蒙毅一人,不过他守在嬴政边上,并不与我们一起出宫。

前面一道削瘦的身影扶着栏杆稍事休息,落在了后面,我微微眯起眼睛,是李斯。

待我走过他身边时,他微微落后我一步,与我一同前行。

“相邦大人,下官明日便整理好相应律法文书,送至大人府上。”

我微微颔首,“辛苦廷尉府诸位同僚。”

我们两个十分默契地没有提及殿上的意见相左。

次日,我空荡荡的相府里就迎来了第二批访客,李斯及一众廷尉属官。他们拿来的不只有律法文书,还有各地呈报的死刑案件,以及正在进行的文字度量衡统一具体进展。

虽然李斯提前将所有文件都整理过,但仍旧是十分巨大的工作量,这还只是廷尉一府,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嬴政平日里的工作量有多大。

这些案件我看过之后,还要汇总给嬴政。

“……半年内销毁所有不合制斗量之具……”读到这里,我不由皱眉,“此事是否操之过急?”

李斯坐在右下首,闻言道,“相邦大人有所不知,此事是皇帝陛下亲谕,必在一岁之内完成。”

我心里叹了口气,“我见到有强行入民宅寻找斗量之具的情况,这方面还需廷尉下传各郡县多加约束。”

李斯微微顿了一下,才应道,“诺。”

实际上以秦国如今对基层的控制力,只要官府一直坚定使用统一的斗量之具,潜移默化就会将此统一。只是这个过程会比较漫长,不如行政强制来得效率高。

文字的统一反而是相对简单的,因为这个时代文盲率过高,识字的都是贵族,而贵族一般又不会只学母国文字,对于这些人来讲,再学一种新文字也是洒洒水而已啦。

而且,印刷术随着书社推广天下,新印刷出来的字本就是统一的。

我拿起李斯已经准备好的新文字,以现今秦国文字为基础,加以部分改动,对于本来就熟习各国文字的人来说,是比较好学的。

“仓颉。”我注意到这本书册的名字。

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史官,“见鸟兽蹏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被尊为“造字圣人” 。

以此名为篇,真正是相当狂傲,与嬴政自称皇帝一般,所以他看到这个名字肯定也会喜欢。

李斯在把握嬴政喜好方面真的是相当精准啊。

我灵光一闪,所以在廷议上提出异议,确实也是他故意的,他就是在给我一个解释的机会,他知道嬴政变法之心坚定,不会做无谓的反对,他是在给我捧哏。

到现在为止向我表达善意的,他是第二个,第一个是赵高。这是造了什么孽,我不想跟他俩牵扯在一起啊!不过,想到“隗林”这个身份的用处,倒也不是不能和他们走得近。

“这是下官所书,用以推广秦字,正要呈给陛下,大人以为如何?”

我点点头,李斯的书法向来不错,这次又因为是要上呈的,格外卖力,以我的书法水平是看不出任何破绽了。

看完文件,向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