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mshuwu.com

第409章 火之意志(3 / 4)

加入书签

杨妙真还是决定将这个法王给了能力相对平庸,但胜在办事细致的落霞护法金晨手中。

郭方等人通过逼宫手段都还没有得到手的钱粮之权,竟然被一个丝毫没有参与此事的护法得到,这让他们心中也是十分不忿,这也算是对金晨的一种鞭策了。

之前明教共有十七位护法和左右使者以及圣子,后来被处死了一个郭咬儿,再经过这么一番调整后,还有十二位护法等待安排。

于是杨妙真将这十二位护法按照意愿和能力分成两类。

能力平庸或者没什么功利之心的五个人被封为五散人,地位略低于法王,但是却有直接面见教主的权力,同时又不用与左右使者和法王一般呆在中枢,可以随时去往地方,既可以监督地方各坛主舵主、又可以在战时,充当临时统帅。

看起来似乎跟原本的护法没什么区别,但实际上实际权力大大降低了,原来是地方军政一把抓,如今军权变成了临时职权,财权完全没有,只有一个监督之权还算保留完整。

余下七人都是跟金人有血海深仇、比较锐意进取的,直接则派往地方,担任舵主之位。之前明教只有一个总舵,其他地方规模太小,或者不够稳定所以只有暗中建立的分坛,起事之后杰出者便升为护法负责统领数个分坛的义军。

这一次杨妙真取消了护法的称号,改称为分舵舵主,明确划分了区域,舵主的地位和散人相当,略低于法王,名义上统管分舵内一切事务,其实多有限制。

明教总舵高层的变动,虽然变化很大,已经有了一些朝廷中枢的影子,但其实还是保留了不少江湖教派的风格,很是精简。

最重要的一块兵权则被杨妙真刻意排除到了外面。

隶属于总舵的五行旗将钱粮之权放给了宝光王,教化之权分给了功德王,各旗中的技术人员和读书人也都被划拨到了功德王麾下。

最后五行旗只保留了五万军事建制,五位五行掌旗使成为教主的直属手下,分别统帅各旗。

五行旗也成了总舵唯一一支军事力量。

以上是明教总舵的调整,还算顺利,毕竟明教也算是江湖门派,权力斗争还远远没有朝堂之上那么拨云诡谲,武力能够解决大部分问题。

不过下面各个分舵分坛堂口香口的调整却要困难得多了。

因为这将会涉及到财权军权和政权,这从架构上和执行上对于明教来说都是一个大考验。

沂蒙山区根据地内部还好,算是总舵直属,全金发早就开始进行试点,五行旗实际上就是新制度的产物。

在杨妙真和全金发的规划里,将来的明教麾下将划分为各个分舵、舵下有分坛、坛下分堂,最后为香。

如今沂蒙山区算是总舵,下面设置了十六个分坛,每个坛相当于负责一个县的地域,坛主相当于一县的县令,各坛下面又分为数量不等的堂口,一般三四个,多一点的五六个,只有两个堂口的分坛也有,一个堂口便负责一个镇子,堂主类似于后世的镇长。镇子下面每个村都会设置一个香主,相当于村长。

香主便算是明教最底层的管理人员,平时负责解决村民纠纷,协调督促农耕,分派种子农田等,收获之后负责收取一半的粮食作为给明尊的供奉,其实就是税收的另一种说法,一半的赋税看起来很多,其实对于金国境内的农民来说已经少得可怜了,因为明教只收五成,绝不再加派,若是家中有人愿意当兵,这五成供奉入还能再打个折。

这些供奉被收取之后,会送到各个堂口,堂口截留一成分用于维持镇子的人员和管理支出,各分坛再截留两成,建立公仓。分坛内部人员支出、练兵、服役的支出都从中支取,遇到灾情还能以明尊的口号保障底下百姓的生计。最后七成全都集中总舵的兵仓当中,供应军队和明教总舵的消耗。

如今沂蒙山区完全脱离金人的掌控,全金发杨妙真在山区搞得这一套行政体系还算顺利,效果不错。

之前郭方指责五行旗存的粮食多到腐烂,也不是随口胡说。

以上是包括钱粮之内的政务体系,在此基础上便是军务体系。

沂蒙山区最小的军事单位是坛。

坛主不但要负责坛内钱粮政务,还实际编练一支一到两千人的教兵。借鉴了隋唐时期的府兵,士兵与土地绑定,在本土作战时能发挥不小的战斗力,对于应对金人扫荡颇有效果。

每个分坛都会有一支教兵,教兵由坛主之下设立的兵曹统管,训练,作战时兵曹自动获得千夫长之类的职务,带领教兵归属到相应的正兵序列中。

而目前明教的正兵就只有一支五行旗,教兵实际上就是五行旗旗下的预备兵种。

在教兵之外其实还有一股军事力量,叫做民兵,由各个堂口在农闲时组织辖农民进行训练,人数根据丁口数不同,没有固定数量限制,也没有军饷,只在训练期间伙食由堂口负责。

这些人算是预备役。

也就是说总舵根据地,将来除了有一支五行旗职业军队之外,还会有一支两万人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