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mshuwu.com

第1591章 公子高兴送去加州(1 / 2)

加入书签

在这个年代,唐山真的只是一座山,而不是一个行政区划。

它因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句丽驻跸而得名,后世的地盘如今还分属于顺天府、永平府和遵化州。

其实打数年前开始,西山集团就按照赵昊制定的《唐山攻略》,开始购买这一区域的土地了。

也不拘于后世的唐山市地界,整个燕山山前平原都在收购的范围内,所以还包括了后世秦皇岛市的部分县和廊坊市的三河、香河、大厂三个县,大概一千二百万亩的土地。

这片山前平原,其实是永定河、潮白河、蓟运河、滦河等河流洪积冲积而成,因此大部分水土条件优越,只有滨海盐碱地和洼地草泊不适宜耕种。

而且距离京城也不算太远,按说这里的土地是很抢手的,可这里就在燕山南麓,山北面两百里外就是兀良哈人的牧场。

大明‘天子守国门’不是说着玩儿的,当然守不守得住另说……

反正自成化以来,鞑子连年入寇,京师动辄戒严。

鞑子虽然每每奈何不了北京、通州这些坚城,却可以在辽阔的平原地带烧杀抢掠。而且这片山前平原的位置,对兀良哈人简直棒极了,翻过长城就能开抢,抢完了就回家,跟自留地没啥区别。

但老这样下去也不是个事儿啊,将来人翻开史书一看,好家伙,年年京畿遇袭,京城戒严,会怎么看咱们大明朝的皇帝和文武吧?会严重影响大家商业互吹的可信度的。

可想要把鞑子远远撵走,让他们再不敢越雷池半步又做不到。

好在文官们有的是办法,嫌每年戒严太难看,那就把京师戒严的标准提高不就得了。

于是他们私下规定,只要兀良哈人不靠近京师百里,就不算京师遇袭。

兀良哈人也很快发现这一规律,只要他们不越过潮白河,官军的反应就没那激烈。

久而久之,京畿一带就形成一种奇异的默契,潮白河以东的山前平原上,官军几乎不设防。鞑子也从不越过潮白河,只在这片平原上抢完了就走。

于是双方军队都不用死人,兀良哈人可以愉快的抢劫,大明的文官也不用苦恼于每年奏请京师戒严时,如何面对皇帝的臭脸了。皇帝也不用担心史书上污点太多,影响自己的历史地位了。

简直是共赢的典范啊!

什么?潮白河以东的百姓怎么办?这世上事岂能十全十美?为了大局只能牺牲一下了。

可老百姓又不是傻子,哪能老老实实等着让鞑子抢?他们纷纷逃亡,或者同村同族结寨自保,两者都会导致大量的土地被抛荒。

到了嘉靖末年,唐山地面已是十室九空,荒草连天了。

虽然自谭纶戚继光坐镇蓟辽以来,就没有再让鞑子越过长城一次。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冰融三尺自然也非一日之暖。老百姓世代根深蒂固的观念,是不会几年之内就轻易扭转的。

也是,戚大帅确实厉害,可大明朝这一百年也就出了一个戚继光啊。回头他调往别处,换一波人上来保准又拉稀。所以任凭官府好话说尽,人口也轻易不会回流。

因此西山集团得以长期低价买入这里的土地。兼并本就是勋贵们最擅长的事情,他们别的不想干,这件事却干得十分起劲。而且西山集团靠卖煤、水泥和玻璃每年赚那么多银子,根本不知道该怎么花,这下正好有个去处。

于是从隆庆年间就开始买买买,到了万历三年底,便基本上将潮白河以东,燕山以南的这十二万顷土地,买到了手里。

其实赵昊的本意是,或租或买,实在买不算话的,可以选择长租嘛。结果这帮拿钱不当钱的狗大户,愣是全给买下来了……

不过也还好,拢共‘只’花了一千三百万两银子,平均一亩地一两银子多一丢丢。这还是赵昊严令不许巧取豪夺,要公平买卖的结果。

不然他们能用一百三十万两,就把这事儿办成……

~~

赵昊将西山集团买下的这片土地,命名为‘唐山市’。

这一千三百万两花的可太值了。

整个‘唐山市’,除了拥有一千万亩以上的耕地外,还是全国三大铁矿富集区之一;全国三大金矿产地之一,以及后世无人不知的煤矿,以及丰富的瓷土资源。

这简直就是一方宝地啊!

赵昊当初创建西山公司时,制定的大方略就是‘先北京,后唐山,然后出海’三步走计划。

虽然自从他南下之后,这帮家伙就开始摸鱼,但唐山市的禀赋实在太好,随便搞搞就能有眉目。知耻之后,西山集团这又狠抓了一年,银子泼水似的撒下去,从上到下人也靠上了,立马就成效斐然。

最关键的是,老百姓都不瞎,看到西山集团真金白银的往唐山砸,就知道达官贵人们对这里的安全有信心了。于是纷纷自潮白河以西回迁,比官府喊破喉咙说破天都管用。

有了人,才有一切。如今西山集团已经按照赵昊的《唐山攻略》,在这里搭建起了开滦煤矿、唐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