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mshuwu.com

穿成咸鱼大佬搞种田 第267节(2 / 3)

加入书签

陈婆子笑眯眯道:“照这个势头,五张弹弓只怕是不够用的。”

方氏点头,“这东西好啊,实用,且能用好几年。”又道,“当初三丫头说以后家家户户都能用上它,现在看来是真的了,冬日里一斤白叠子也能做两三件短袄,御寒极好。”

陈婆子赞道:“也亏得有织女娘娘护佑着。”

方氏:“咱得日日供奉。”

第二日窦氏亲自过来问平康坊的情况,秦大娘也一并来了一趟。

她们看过订货的账本后,秦大娘道:“这么多人要,估计是供应不上的。”

方氏好奇问:“西市那边呢,又是什么情形?”

窦氏直摆手,“一天到晚都是人,这个走了那个来问,就没停过。”

方氏笑道:“看来去年是把胃口吊足了。”

窦氏点头,“独门生意,我原先是觉得能脱手的,但没料到能这么快。”顿了顿,调侃道,“边上整条街的商户都过来看我们到底卖了甚,进进出出的,结果铺子里其实什么都没有。”

这话把众人逗笑了。

窦氏心情高兴,“三丫头就是一个聚宝盆。”说罢看向秦大娘道,“把家给我打理好,过年的时候给你私房。”

秦大娘暗搓搓道:“阿娘可不能反悔。”

窦氏:“占了你的宅子,哪能白占,等分了利,也给你添一笔辛苦钱。”

两亲家坐着唠了会儿家常。

窦氏觉得自家屋里养的男人没用,方氏也说起秦致坤一年的俸禄,闹了半天都是吃软饭的,全靠女人撑场子。

这让她们找到了共同话题,就各自家庭里的琐碎唠了许久。

炎炎夏日,日头愈发毒辣,夏蝉没完没了疯叫,就连秦老夫人都有些受不了今年的酷暑,坐在屋里摇蒲扇道:“这日头可不得了,三丫头要照看地里的白叠子,可怎生了得?”

秦二娘道:“有董蔡两家盯着,三妹不会去晒的。”

秦老夫人无奈道:“出门也得一大早去了。”又道,“眼下就快入秋,秋老虎还得继续发威,也不知她受不受得了。”

祖孙正在屋里说着,不一会儿方氏端来瓜果,也说这个天气暴热,已经有好些年没有这么热过了。

结果次日就下了一场暴雨,接连四五日都暴雨连连。

那雨势下得委实大,京里倒没什么感觉,闵县临河,秦宛如等人去码头附近观望,上午看着水还没涨多高,一到下午就暴涨。

连黎正都在密切关注水势,官府里的差役守在河边,禁止百姓靠近,怕落水。

柳婆子问当地人闵县有没有被淹过。

一妇人答道:“三十多年前被淹过一回,上头的堤坝垮塌了,导致洪水灌进了城。”

段珍娘问:“那附近村子的庄稼会被淹吗?”又道,“这河里的水涨得可厉害了,一下子就涨了上来。”

妇人指着河边的一个标示说道:“一旦水涨到那儿了,就要开渠把它引流,要不然周边的庄稼地都要遭殃。”

听她这一说,秦宛如的心不由得悬了起来。她们种了这么多白叠子,可不能在成熟的节骨眼上打了水漂。

先前还吵着天气太热,现在所有人都巴不得继续热下去好了,谁都受不了洪涝。

所幸之后两天天气又艳阳高照,汹涌奔流的河水缓缓回归平静。

城里百姓对这样的情形见惯不怪,他们这些外来人却紧张,毕竟关乎着吃饭的家伙。

地里的棉花一批又一批结了棉桃,就连最迟的那批都结了。

丘老儿让佃农们把棉花多余的叶子掰掉,这样的目的是把营养尽可能输送给果子。

有时候黎正也会去看地里的棉花,周边的村民都打过招呼,目前暂时没有出现偷盗损害的情况。

背着手看着那些即将吐絮的金贵东西,黎正仿佛也体会到了即将收获的喜悦。

秦宛如正蹲在田埂上跟蔡老儿说着什么,瞧见黎正一行人过来,忙上前行了一礼,黎正好奇问:“我看地里的白叠子,有些成熟得似乎要快些。”

秦宛如点头,“种子不一样,早的估计下月中旬就能采摘了,迟的还得继续等阵子,分批采摘。”

黎正眺望遍地白叠子,“采摘的时候需得请佃农。”

秦宛如:“头一批和收尾不用,中间大量成熟时期要请,现在就已经有不少村民问了呢,十文工钱一天,只要手脚麻利,不论男女都请。”

黎正笑眯眯问:“他们愿意?”

秦宛如:“当然愿意了,只要把自家地里的事处理了,都能来,他们说了,家门口能挣钱,不嫌少,图方便。”

“十文一天的工钱,也就中规中矩。”

“可是方便呀,佃农在地里刨食,一年才能挣多少铜板?”又道,“若一家子能在家门口干几天挣个两三百文也不错了。”

“到底是商贾,算得贼精。”

“明府抬举了,明年还有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