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mshuwu.com

第161节(1 / 3)

加入书签

战国时期的赵国很强,赵武灵王赵雍即位后推行胡服骑射,增加赵人尚武风气,并将骑兵规模化,向东北灭中山国、代国,北驱胡狄,使得大漠草原上的楼兰、林胡诸部降服于赵国。

而赵武灵王更是带来二三百亲随,带着他们北出草原,绕了一圈,从秦国西北入秦,在咸阳伪装成豪商,与当时的秦王谈了好久。

这个秦王就是赢荡的弟弟,他事后觉得豪商不可能有王者的气度和见识,当即派人追击,而赵武灵王已经出了函谷,进了韩国境内。

赵国开始蒸蒸日上,赵武灵王则在中年退位,自称主父,等继位的儿子赵何长大后,因为他觉得长子赵章更顺眼,有了更换国君的想法,于是就有了赵国的沙丘事变。

赵国陷入动乱,贵族集团相互攻杀,乐毅就是这个时候混不下去,去了燕国。

之后的长平惨败,赵国精壮男丁尽死,基本上成了一个妇孺组成的国家,而秦国虽然大胜,但也元气大伤,这时候燕国想攻打赵国。

乐毅这时候已经返回赵国,老死在赵国封给他的封地里,而燕国的统军将军就是乐毅的儿子乐间,他劝告燕王,说赵国全民皆兵,农闲时妇女都要参加训练,现在虽然元气大伤,但也不是那么好欺负的。

燕王不听,强令乐间率四十万燕军攻赵,大军压境,赵国的廉颇被重新启用,与乐乘一起击破了来犯的燕国大军。

可能两方的将军水准差距很大,可也间接说明失去绝大数老兵和精壮的赵国的妇孺兵,也不比燕国差多少!

而此时,马谡看到与秦军对峙两年半,对砍半年不落下风的赵军,很难相信他们就是那支被秦军视为心腹大患的赵国强军!

这些人七倒八歪,成群,或聚拢坐着,呆呆望着东边的月,或不管不顾躺在地上,像个死人一样。

长平军团四十万人,论士气甚至还不如一些复活的难民叛军,甚至比起公孙策曾经击破的李乐的白波军都远远不如!

“他们对得起赵国,而赵国对不起他们。”

赵括一句话,让马谡回神,随即两人找到一个僻静的地方。

“你之所以在街亭大败,原因我多少知道一些,你可知道我为什么会败?”

赵括说完,又觉得不妥,继续说道:“我之所以失败,是注定的,是大势,是很难更改的,就是我父亲统军,要么全军覆没,要么和廉颇将军一样,被撤职。”

“愿闻其详。”

一代代的人去鬼界,让死的早的人知道后世的信息,所以赵括了解马谡的败因。而人世的历史不断遗失,后世人自然很难知道以前的事迹,所以马谡不清楚赵括真正的败因。

鬼界是个神奇的地方,那里的灵魂可以交流,但是有着极大的限制。

那就是只能和生前见过面的人才能在鬼界相遇,如果刘邦想和刘备见面,怎么都是徒劳,他们只能通过其他灵魂一代代的传递信息。

自古胜败空余恨

“当时新王即位,韩国野王地区降秦,韩国上党郡与韩国的联系被切断。韩人冯亭献韩上党郡于赵国,新王受不住开疆扩土的诱惑,而且上党地区实在是紧要。”

秦国白白忙碌了那么久,自然不愿意到手的鸭子飞走,于是要逼赵国把吃了的土地再吐出来,赵国只能一战。

如果吐出来,赵国的国威就丢尽了,新王的权威也就丧失干净。而且秦国得到韩国上党郡,就会控制太行天险,那时候的赵国,就是案板上的肉。

所以赵王还是群臣只要还有雄心,那么强大的秦赵之间早晚必有一战。

这一战是大决战,决定两国国运的一战。

两国都没有做好全面战争的准备,秦国只想吓一吓赵国,赵国只想将秦军挡回去。

结果陷入僵持,两个赢姓国家咬紧了牙,勒紧了裤腰带展开了这决定战国走势的一战。

因为是赢姓国家之间的战争,列国看他们兄弟之国内耗,可以说是喜闻乐见,并无干涉之意。

在没有外部力量的介入下,秦赵两国就像掰腕子的赌徒一样,只能不断增兵。

前期对峙可以说是脸面,谁先退了,气势就没了,国威没了,军威没了,君威也就没了。

中期的时候根本退不了,这时两国投入的人力物力已经是倾国之力,退了的话有各种恶果,白白损失了多少人力物力?

如果坚持下去,就能耗死对方,就能取得胜利,就能取得胜利带来的红利。

就这样两国对峙了两年半,两国都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

两国比的是意志,国家的人力物力就是意志的保障。

这个时候更不能罢手,一退就彻底完了。

而赵国已经扛不住了,赵王急了,所以赵括才会有滔天的恨意。

秦国商鞅变法后,耕战一体,一切国有,不说别的,就粮食方面,就能傲视列国。

秦国对粮食管的很严,精密到按人口、按身高、按劳动量进行调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