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mshuwu.com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778节(2 / 5)

加入书签

面各大战区,在战略方面基本上以防御为主,日军只要不进攻,基本上不进行任何的战略或是战术方面反击的总体表现来看,肯定又是一副死守不出的架势。

这样一来,在接下来的日军对河北战场的后续反扑,在整个侧翼再无任何的担心。当然防范肯定要做一些,但是绝对不会有太多的关注。也就是说日军在豫东战场上,只会留下一部分的兵力,但是不会放上太多的兵力。

杨震很清楚,等到豫东的一战区部队全部收缩回豫中,以及渤海湾开化之后,恐怕接下来日军在冀南、豫北、冀鲁豫边区肯定会有所行动。日军第一军想尽办法从山西战场脱身,甚至不惜丢下一个师团,留下来拖住晋东南战场的太行、太岳军区部队,掩护主力撤回豫北休整。也绝对不会老实待在那里,没有任何作为的。

纵观第一军此次的整个突围行动,杨震也不得不感叹,吉本贞一这个家伙胆子大、敢干。原本杨震认为在自己攻取石门之后,第一军肯定会想办法撤出山西战场。但对于山西战场的日军来说,首选的突围方向应该是晋南。

晋南与眼下依旧控制在日军手中的豫东、豫北山水相连,相互成犄角之势。而且就山西战场的态势来看撤退到晋南,不仅可以接应出眼下被打的坐困长治的三十六师团,还可以控制中条山区,与身后的黄河北岸连成一体。

这样即便是重庆方面收复运城,晋冀鲁豫收复整个晋东南,也依旧时刻处在日军的威胁之下。尤其是在日军眼下还牢牢掌控豫北的情况之下,晋东南的太行军区依旧没有摆脱面对两面夹击的态势。

到时候日军居高临下,无论是晋西南还是晋东南,都要牵制中国方面大批的兵力。选择晋南方向为突破口,无论是对眼下的日军,还是日军整个下一步的态势,无疑都是最有利的一个选择。

所以在战前部署上,晋冀鲁豫军区还是将所属的太行,以及配合其作战的太岳军区部队,都放在了南同浦铁路沿线,以及白晋铁路沿线,并以大部兵力对长治实施围困战。就是要切断晋南日军,与太原一线日军之间的联系。

逼着晋中的日军,在选择撤退路线的时候,走南同蒲铁路沿线。事实上晋冀鲁豫军区,眼下的整个部署态势也做到了这一点。但无论是杨震还是晋冀鲁豫军区部队的首长,谁也没有预料到,吉本贞一的突围路线会另辟奇径。没有走南同浦铁路,更没有救援三十六师团。

第一军的主力会选择地形最复杂,对于日军来说虽然不陌生,但是并不适合其重装行动的太行山区、一路上不与沿途的太行军区武装做任何的纠缠,甚至不惜在一些关键地方,绕路避开太行军区地方武装的阻击,强行向豫东撤退。

抢在眼下集中在白晋铁路沿线,以及长治周围的太行军区主力,接到消息返回根据地之前。利用自己面对留守的太行军区地方武装,装备和训练都很差,自己绝对的兵力和火力优势。打了一个漂亮的时间差,几乎可以说一路安全的撤到了豫东地区。

并一部兵力不顾在太岳军区围攻之下,苦苦挣扎的南同浦铁路沿线的日军。转道晋西南二战区腹地,来了一个上百公里的强行穿插,接应出被困在运城的三十七师团主力。这一手打破了山西战场之上,原来对第一军相当不利的战局。将整个第一军剩余的兵力,大部分带出了山西。

在撤出山西战场之后,尽管在之前在山西战场上,也伤亡、损失了将近一半的兵力,甚至可以说是已经伤筋动骨。但除了眼下还被困在长治,以及白晋铁路沿线的三十六师团。以及太原以北未能撤回的少数兵力之外,主要部队的基本建制还在。

不算在豫中损失惨重的三十七师团,与困守长治三十六师团,其撤出山西战场的两个师团剩余部队,外加半个混成旅团只要补充及时,完全可以在短时间之内恢复战斗力。而眼下豫东战场实际上已经平息下来,也标示着豫东参战的日军随时可以东调,投入到接下来可能会进行的反击作战之中。

吉本贞一这一手,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也给整个太行军区内部,造成了很大的混乱。好在日军急于撤退,沿途并未做任何的停留。虽说在太行军区内部来了一个穿心战,但是并未造成太大的破坏。

只有太行军区储备在黎城附近的一个粮食仓库,因为正在日军撤退的路线上,被日军劫掠一空,损失了十几万斤的粮食。不过也正是依靠这批粮食,才让只携带了七天粮食的日军,能够坚持到出太行山。

面对着眼下的局面,杨震不得不着手早一些进行准备。为了在日军全线反击河北之前,尽可能的做好准备。杨震紧急从河北战场抽调了一个一五零炮兵团,外加一部分七十六毫米加农炮营,外加一个独立坦克团尽快入晋。

调往眼下除了还在激战的长治之外,已经基本上平静的山西战场,加强晋冀鲁豫军区的支援火力。以便晋冀鲁豫军区主力尽快的解决长治之敌,能尽快的腾出手来。同时在日军可能会在晋东南下一步动作之前,尽快的让晋冀鲁豫军区完成作战任务。

对日军过于了解的杨震,可不认为第一军主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