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mshuwu.com

第122节(3 / 3)

加入书签

慕白不禁惊讶道:“世袭?难道皇上要仿往朝事例分封蕃王?”

“你也有这样的想法?也就难怪朝廷上有许多重臣反对了。”李恪轻叹了一声,说道,“他们说,分封蕃王,自是国家取乱之道。其实我本人也不大赞成父皇分封世袭刺史,但我是头一个因此而获益之人,难不成还好意思跳出来表示反对,那不是摆明了拆父皇的台打他的脸么?因此,我现在实则有些两难。”

秦慕白想了想,说道:“照你这么说,现在朝廷上是反对的声音占多数了?”

“当然。”李恪说道,“这项制度还没有明确颁布,父皇只是找几个重臣商议了一下,他们无一例外的都把持反对态度。尤其是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这三个人都不约而同的反对父皇此举,因此,父皇现在也很为难。”

秦慕白拧了拧眉头:“奇怪,皇上为何突然想要这么干?历朝历代前车之鉴可是多了去,分封蕃王历来弊大于利。他可是明君,因何会犯这样明显的错误?”

“我也一时想不清楚……”李恪也迷惑的摇头,“我只是隐约感觉……我这新封的襄州刺史,指不定就做不成了。”

“哦?如此一来,那我岂不是也走不了了?”秦慕白不禁有点失望。

“现在还很难说。”李恪撇了撇嘴,摇头,“父皇这一次态度挺坚决的,也许他是觉得,大唐的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还有些不够吧,因此派出了自己最为亲密的亲王与最得力的大臣,出任地方世袭刺史。但是这样一来,用不了几十年,这些世袭刺史还有几个会响应朝廷号召,到时候少不得有几家尾大不掉割据为王。哎……说实话,我也想出声反对父皇此举,但我实在是不便出面。”

秦慕白冥思了片刻,心中略有所悟,说道:“殿下,依我看,皇帝这么英明的人,不可能想不到这些连我们都轻易想通的道理。他这……应该只是权宜之计吧?”

“权宜之计?”李恪眼睛一亮,追问道,“作何解释?”

“你想想,现今朝廷上最大的纷争焦点是什么?”秦慕白问道。

“当然是夺嫡储君之争!满朝大臣,因此而分为几大派系,彼此渐有水火不融之势,已在越演越烈。这个几乎是人人皆知啊!”李恪说道。

“那就对了。”秦慕白微然一笑,说道,“大唐天下最重要的将军与臣子们,几乎都集中在长安朝堂。这要是夺嫡争储再照现在的态势演化下去,全大唐的重臣都被袭卷进来,连皇帝都会失去掌控力。此情此景,皇帝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分化与消弱太子与魏王阵营的力量。但这些阵营中的人,哪一个不是开国勋略或是当朝重臣,免职肯定是不能免的,那就只好想办法将他们调走喽!这调走也需要一个明正言顺的籍口吧?总不至于说赶走就赶走,那肯定难以服众。于是乎,皇帝只好出此下策,用了一个看似十分昏庸的招术,用世袭刺史之封,让其中一些人暂时远离朝堂的漩涡中心。如果这两方阵营里的人少了,力量削弱了,皇帝陛下就越有掌控能力,才能游刃有余啊!”

“妙哉!”李恪一击掌,哈哈的大笑,“父皇这步棋,下得是真妙啊!看来我不用犹豫什么了,襄州刺史,我做定了。不管有多少重臣反对,父皇这一次铁定会执行这‘世袭刺史’之制。他老人家心如明镜,只是想为自己确定储君继承人,争取一段时间的回旋。可是现在储君之争越演越烈,几乎将大唐天下最重要的一些臣子们都卷了进去。这牵涉的人越多,父皇越不好大刀阔斧的动手。因为不管他最终选择谁,另一方阵营必定血流成河。这对大唐,可都是极大的损失啊!”

“殿下说得极是。”秦慕白拧着眉头,认真说道,“如此说来,皇帝陛下已经在为东宫之事……进行最后的部署了!”

“对!”李恪也剑眉一挑,神情凝重的说道,“这个时候相当的危险,我们还是早早的远离这个漩涡核心的好!怪不得,当初我请命父皇让他把你让给我,他想也没想就答应了……看来,也有保护你的意思啊!”

“也许吧……”秦慕白若有所思,缓缓的点了点头,心忖:皇帝的用意可谓深矣,一则是不愿意我再留在后宫当职,二则,我将来极有可能是高阳公主的男人,万一我卷入夺嫡之争中丧了命,高阳岂不是要守寡?……看来,他仍是心疼高阳的啊!

“慕白,你真是越来越聪明,也越来越成熟了。”李恪看着秦慕白,呵呵的笑,“怪不得江夏王也称你,前途无量啊!”

“一句戏言罢了,殿下不必当真!”秦慕白呵呵的笑,说道,“那殿下可曾知道,都有哪些人被封了世袭刺史?”

“多了。”李恪说道,“诸王诸皇子,开国功臣人等,多半都封了。对了,你父亲秦叔宝也在例!”

“是么?”秦慕白异讶的挑了一下眉头,“封的哪方刺史?”

“好像是……兰州刺史,对,是兰州!”李恪说道。

“兰州?关陇一带,地处边关哪!”秦慕白说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