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mshuwu.com

第162节(2 / 4)

加入书签

没有表字。

当然,这是题外话。

有没有表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寇仲没上过学。

特别强调这一点,绝非某人歧视学历不高的人士,只是要说明一下,寇仲实实在在不可能在为君治国方面拥有比李世民更出色的才能。

倘若李世民是一品的丞相之才的话,寇仲充其量就是个二三品的将军之才,还属于不宜独领一军的那种。

像这样一个人,要说武力超过李世民,大约还是很可能的;但要说他在政略方面能超越中国历史上前三位的明君唐太宗,那简直连小孩子都不会信。

但寇仲偏偏就敢这么说,而且显得底气十足的样子。

所以就连一直很淡然的师妃暄也忍不住提高了几分音调,出声追问。

面对着众人怀疑的目光,寇仲笑了。

“刚才秦王殿下说的那些的确都很好,一条一条切合时弊,不愧为大才。”他先是小小地恭维了李世民两句,却又转头说道,“但秦王殿下的很多说法,其实都有些问题——比方说‘乱后易教’这一条——诸位可曾见过训虎?训虎的一个关键就是要给老虎吃熟肉,不让其有扑杀生灵的机会,不激发其本性中残暴的一面。如今乱世,百姓行路间都常常带着兵器,性格之中凶悍的一面已经渐渐激发,如何能够再以单纯的‘教化’来令其重归和顺?”

“所以说要偃革兴文……”

李世民的话刚说了一半,便被寇仲打断:“我之所以说秦王殿下只是丞相之才而非帝王之才,一个关键就在于此。民众有血性斗志,并非坏事,只看如何引导而已。汉家子弟多负弓提剑,所以能扫荡匈奴,广大汉室。若是将民众的血性斗志用文化来抹杀,那么再有外敌入侵,当如何自处?”

“某当提兵克之!”尉迟恭大喝。

“吹牛谁不会!”寇仲冷然道,“你们李家现在还跟突厥关系暧昧呢,怎不见你提兵去克了颉利可汗?”

“兵从民中来,有勇悍之民,便有勇悍之兵,所以民风勇悍并非坏事。”寇仲话锋一转,开始立题,“我以为乱世之后,当立法度、重规矩,令百姓有法可依,使官吏有法必依,百姓虽勇,有官府为调度,则非但不能为害,反而能够壮大国家。”

“严刑峻法,岂不是暴秦那套!”红拂女立刻反驳。

寇仲顿时大摇其头,叹道:“人不怕见识少,只怕不读书。寇某自从少帅军建立,便常常求学于贤,多少读了一些书——这位大姐可能不知道,其实汉初的法律比起秦朝来,丝毫没有减轻,几乎是一脉相承。”

“那为何暴秦二世而亡,两汉却绵延数百年?”

“秦之亡,关键在于‘滥用民力’,阿房宫、长城、北方戍卒、南方征讨……天下能有多少民力可用?被其消耗殆尽,百姓忍受不住,自然要反秦。杨广不也正是因为如此,才失了天下民心的么!”寇仲摇摇头,长叹一声,“若是杨广能够薄徭役、少征伐,我们这些小老百姓又不是失心疯,何苦做这造反的杀头买卖!”

这话说得众人尽皆叹息,寇仲却又说道:“秦王殿下说‘中土既安,远人自服’,寇某也很不以为然。北地苦寒,诸胡皆仰仗牧业,生性凶悍,常思对中原下手,中土再怎么安定,也不过更加激起他们的贪欲罢了。”

“当舜之时,有苗不服,禹将伐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寇仲先是引了一段古文,接着解释道,“这执干戚舞,乃是宣示自身武力,令有苗明白打不过,才能使其臣服。光靠修文,那是不够的!”

他并没有给李世民留下对答的时间,而是声音猛地一高,大声说出了自己对于为君之道的见解:“以寇某之见,为君之道首先在于选拔人材,因为无论什么事情都需要人去做,且不说我们只是凡人而不是圣人,就算上古圣王也需要臣子辅佐,所以选拔人才可谓重中之重!”

“选拔人才的方法,当以科举为主,但科举的项目要更丰富一些,凡属文化、武艺、兵法、吏治、农耕、工艺……只要是于国于民有用的,都应当设立科举,让任何有一技之长的人都有晋身的机会,既可以充实国家,也可以号召百姓积极向上。”

众人纷纷点头,深感他所言极是。

“人才充足了,就该使用人才,这要求君主不要以自己的好恶去影响国政,尽可能多地听取百官的意见,毕竟多人的智慧定然胜过一人,何况文武百官多是杰出之士,才能未必在天子之下。轩辕黄帝尚且要问道于广成子,我辈凡人切不可自高自大,治大国若烹小鲜,国之大事怎么谨慎都不为过,多讨论讨论,多采纳众臣意见,可以避免犯错。远的不说,倘若杨广能够多听听众臣的意见,大隋天下何至于崩坏至此!”

众人又纷纷点头。

“接下来要说的便是军政了。自古以来常有军人乱政之事,由寇某读史所见,其根源在于两处:一是高官对于军队的掌控太强,二是军人对国家的向心力不足。对于前者,可以采用裁撤亲兵部曲、经常调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