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mshuwu.com

我们的1654 第726节(4 / 8)

加入书签

这些下沉寒流在大洋底部蔓延,温度基本恒定。这对深海生物是至关重要的,不然深海将没有氧气补充,海洋物种多数都得灭绝。在二叠纪末期,海洋曾经失去这种上下对流,导致海洋中90至95的海洋生物灭绝。这段时期的岩石沉积中,可观察到一段黑色沉积。都是生物死亡后沉积效果(去四川瓦屋山时,先参观山下的博物馆,里面有介绍二叠纪时期。在登山路途中观察黑色沉积)。陆地上存在大量静水湖泊,缺乏水交换。这种湖泊中深度超过20米左右,水颜色就变为粉红色。因为缺乏氧气,生活中这里的都是厌氧细菌,颜色就是粉红色。人体的大肠充满了细菌,占大肠物质的三分之一。这些细菌也是厌氧类型。如何验证这一点?(土豆削皮、苹果削皮后,放置一会后变颜色)

智利的阿塔卡马沙漠,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同类型的区域,非洲纳米比亚沙漠、澳大利亚西部沙漠、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西北部的沙漠,都无法比拟。阿塔卡马沙漠西比邻智利寒流,东有安第斯山脉。寒流和焚风的效果叠加,导致多年都不下雨。

在鸟类出现以前,空中存在可以飞行的恐龙和爬行类动物,在这些空中巨兽占据天空之前,昆虫飞行的身影充斥着森林和草原。人类也有飞向天空的梦想。墨子里面记载公输班曾经制造了木鹊,在空中飞翔了多日都不落地,估计是最早的滑翔机或风筝。明朝有个万户的人,使用烟花发射方法升空,最后月球上一个环形山以他的名字命名。但此人很可能不存在。公输班和万户,无论事迹真假,是人类升空的思维试验和愿望。

在跑步时,如果迎面还刮大风,会觉得跑得吃力。可以想象,如果风足够大,人都可以刮跑,比如龙卷风。说明只要风速足够大,就产生足够的力。而放风筝时,要有大风。风筝在空中一定是斜着的,风吹在筝面上,给风筝斜向上的力,足以抵消风筝的重力。而风筝绳子的作用是调整风筝的受风面的倾斜方向,实质是调整风筝的受力方向,保证风力一直可以抵消重力,绳子放到尽头后风筝就维持在空中。如果绳子断了,则风筝顺风而行,风筝受力变小,并且方向不受控制,很快就掉下来了。

风筝一种可行的升空手段,甚至公输班的那个木鹊也可能是风筝,可惜不能满足人类上天空的梦想。但风可以带来抵消重力的作用得到验证,莱特兄弟终于在内燃机时代升空了,但并不是风筝升空的方法。

成语泾渭分明原指关中的渭河和泾河汇合时,渭水浑浊泾水清澈,虽然两河交汇,但水流尚未混合,保持各自流动。这时候可以观察水流速不同对两条河流带来影响。两河汇合后,河水从侧面给对方的压力相等,保证自身水流的完整性。因每条河的水流量不变,如果其中一条河流速变快,则此河水流的横截面就变小,从两河的整体看,就是流速快的河面变窄,流速慢的河面变宽。按照相互给对方的压力这个角度而言,则是流速快的河流对侧面压力减小,流速慢的河流对侧面压力增加。这个效应以瑞士人伯努利的名字命名。可以想象,在两河的分界面上放置大片金属薄板,则板朝流速快的水流方向移动。

现在我们将金属板水平放置,迎面刮来大风,正常情况下,板的上方和下方空气流速相同,没有任何变化。如果我们改变金属板的形状,使得上方流速大于下方,那么整个气流就对金属板产生向上的力。如果风速足够,此力可以大到抵消金属板本身重力。一般情况下,风速有限,为了制造高速风,我们让金属板向前快速移动,效果与金属板不动迎面刮大风相同。这就是飞机升空的原理。

飞机出现初期,受发动机力量限制,飞机速度很慢,为了增加升力,飞机机翼都是双层。随着发动机的改进,机翼变成单层。机翼在初期需要精心设计,以增加升力。但发动机的改进逐渐降低了对机翼形状的要求。随着军事需求,飞机的反雷达侦察要求使得机翼形状完全不必考虑空气升力的优化设计,转而考虑对雷达的隐藏能力。所以就出现了机翼和机身下面是一整个平面的结果。

在某些情况下,伯努利效应会带来危害。两条船在水上并列行驶时,中间的水流相对流速快,外侧的水压会使两船靠拢。如果一条船很小时,压力会使小船撞到大船上。

在游泳池或河中游泳,离开水以后身体上总是湿漉漉的,也就是有些水会粘滞在身体上。某些特殊材料,比如经过纳米表面加工后,可完全不粘水。通常的物体总是或多或少会粘水。同样,空气也有类似特性,不过不易被观察。观看体育运动时,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结果。比如足球,有香蕉球、落叶球,还有一种路线飘忽的球。乒乓球有弧圈球,侧旋球等。这些球的轨迹和我们的通常预计的有很大差异。这是怎么回事呢?

球在前进的同时带有旋转,而球表面粘滞了一层空气,这层空气随着球共同旋转,与迎面而来的气流相互作用,就产生了类似于机翼的情况。如图43所示,球本身向左飞行,从球上空观察,描述球旋转方以及球不同方位气流按照球前进方向为基准。那么旋转方向是右旋。飞行气流与球左侧的旋转粘滞气流方向一致,流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