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mshuwu.com

步步高升 第212节(2 / 4)

加入书签

声道:“我叫石慧。”

方志诚瞄了一眼坐立不安的姚远,然后安抚石慧道:“教育局的姚局长就在这里,由他给你解决问题。”

姚远嘴角露出一丝苦笑,道:“之前与邓县长沟通过,外来务工子女学校今年招收学生的指标已经超负荷,已经没有办法再接受新的学生,这几户的申请太迟了,所以我们也没有办法。”

“那么公立学校呢?全县足有二十一所公办小学,莫非三十个人都安插不进去?”方志诚皱眉,不悦道。

姚远低声道:“方县长,外来务工子女想要进入公立学校,要缴纳择校费。如果他们愿意的话,自然没有问题……”

石慧蹙眉道:“公立学校的择校费太高,抵得上我们半年的工资,我们远赴东台来打工,半年工资全部交在择校费上,这不是赶我们离开东台吗?”

方志诚摆了摆手,不容置疑地对姚远说道:“教育局必须要让这三十多位学生即使入学,至于择校费的问题,我会与他们所在的企业沟通,看能否从企业入手解决。”

姚远微微一怔,没想到问题可以如此解决,疑惑道:“邓县长那边呢?”

方志诚挑了挑眉,“既然此事已经交给我处理,邓县长那边就无需多虑。”

入常之后第一弹

如何处理外来务工子女就学的问题,方志诚心中早就有一番算计,如果按照现在东台的发展速度,外来务工人员在三到五年内会涨七八倍,现在的教育资源根本无法满足未来的需求,所以方志诚一直盘算着该如何推进东台县的教育改革。

城市能否快速成长,关键还是在于人口,有了人,才能消费,才能生产,其中外来人口更是重中之重。

外来人口分为三类,第一种人群属于高素质人群,他们站在城市食物链的顶端,投资企业或者在企业中承担管理、研发等职务;第二种人群属于中低端人群,他们主要承担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基础设施的建设;第三种人群是外来旅游消费人群,这些人流动性比较强,但是支持城市扩大规模,不可缺少的力量。

现在东台政府对于外来人口的关注,主要是对第一种人群,在住房、子女就学上给与一定的政策补助。比如博士学历的人才来到东台工作,政府会提供专家楼,子女就学也优先考虑。

但是,东台政府对那些中低端人群的外来人口子女却没有考虑到,这些人群的收入并不是很高,在城市的幸福感原本就很低,再加上子女到达年龄之后,无法低成本入学,如此一来,便对城市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教育资源是无法完全公平的,而且教育局并不属于方志诚管理,所以他只能另辟蹊径,通过其他策略来平衡教育资源。

外来务工子女想要进入好的公立学校,必须要给与一定的择校费,这部分费用是给学校用来增加因为学生增多的基础设施及教师工资,想要免掉这个费用难度很大,因为学生变多,资源不足,必须要增加费用,而且这是全国教育行业的惯例,不是说免就能免的。

所以方志诚考虑,择校费一样必须得交,但羊毛并不一定要出在羊身上,可以从企业入手。外来务工子女的择校费可以让企业进行代缴,然后企业可以在年底以税收返还的方式,对这部分资金的额度进行免税,也就是说,最终是政府利用税收帮助这些外来务工子女免除了择校费。

政府并不存在倒贴亏损,只是作了一个税收再分配的动作,将这些税收提前补贴给了学校。择校费看似很多,但对于一个企业的盈利而言,只能算是九牛一毛。企业家为员工解决了子女就学的问题,如此一来,还可以更好地帮助企业留住员工,一举多得。

这是一个事关财政、教育的政策性问题,方志诚脑海中早就有这个想法,一直没有予以实施,正好通过今天的风波为契机,再提交这个议案。

安抚好这几名信访代表,让他们安心离开之后,方志诚当着姚远的面给李卉打了个电话,让她联系几家重点企业,通过“化缘”的方式募集一笔教育基金,专门用来解决外来员工子女就学问题。

李卉汇报道:“方县长,此事你之前便跟我交代过,我也了解几家业绩不错的企业,他们都愿意出资,成立‘外来员工子女教育基金’。”

方志诚微微一怔,自己之前只是跟李卉随口一提,没想到她早就已经有了打算,笑道:“没想到你的执行力还挺强的。”

李卉点头笑道:“您是领导,只要有吩咐,作为下属,当然是要不惜一切代价执行命令。”

方志诚继续交代道:“此事你主动与教育局姚远局长联系,一定要解决好这三十名学生的就学问题。同时,基金募集之后,要好好管理,切忌弄虚作假,同时要做好基金的管理,不能让它缩水。”

李卉笑道:“方县长,我有一个想法,外来务工子女教育基金每年预计会达到三四百万左右,如果将这笔资金与招商服务投资有限公司挂钩,以投资的方式入股一些有潜力的企业,如此一来,岂不是可以实现基金额度的保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