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mshuwu.com

第528节(1 / 2)

加入书签

纪状元!

你没事吧!

谁跟着你做事,真是倒大霉。

纪元却继续道:“镇南关情况特殊,本官不过是代任本地知州,等本官离开之前,会把这里的事整理成文书,递给京城。”

“诸位的辛劳,必然会有人记得。”

整理成文书。

京城那么多文书,又有谁能记住?

请功这件事,也是要看人脉的。

朝中无人,谁能看到你的功劳?

纪大人,还是太年轻。

可一个秀才突然道:“以您的文笔,这文书必然会被人人抄诵!”

其他秀才们同时点头。

是啊,这可是纪状元!

他写一篇告状的文书,都能在滇州府内传扬,若真的好好写一封夸赞的文书,只怕会传得更远。

甚至会作为各个私塾官学里面的范文!

纪元看向那些摆烂官员们。

他们眼睛唰一下亮了。

谁能拒绝名扬天下的机会?

谁能拒绝被世人传颂的机会?!

若自己真做出点什么,纪元的文章那么一传播?

还怕上面注意不到吗?

纪元写的文书,跟其他人的不同!

他可是连中六元的纪状元!

如果说面对本地伐木工人,纪元给的是尊严跟团结。

中低层士兵,纪元给的是实惠和帮扶。

那给这些进士官员们,则是给名利。

跟着他纪元做事,绝对不会吃亏的。

他之前的所有行动,都表明了这件事。

如果说,好好做事,就能升职,就能扬名。

这些老油条官员们立刻来了精神。

不就是做事吗。

做。

只要能离开这里,他们做什么都行!

同样是为了离开此地。

可行动却完全不同了。

纪元不在乎他们的想法,只在乎一件事。

终于有更多人手了!

终于可以发展镇南关了!

很快就让大家知道,什么叫镇南宁安一体化!

化远四十年, 十一月。

滇州府镇南关。

虽说已经入冬,但此地的冬日并没有那样寒冷,所以各个村寨县城, 都还在做事。

镇南关一共十几个县城, 几十个大小村镇, 都有人下去清查。

清查人口, 清查田地。

每个地方都必须要做。

要说清查土地这种事,不管佃户还是地主,都会非常反对。

镇南关不少地主老财也是不愿意的。

他们镇南关可不是宁安州,他们是要交税的。

一个是人头税,一个是田税。

查人口,就意味着要多交人口税。

查田地, 便要多交田税。

所以瞒报的情况非常严重。

要清查,必然会有阻力。

可这东西,不查不行。

此地在镇南将军手里多年,瞒报的土地肯定极多, 而且地主家必然会蓄奴。

这种情况下的瞒报, 本地的税收肯定收不上来。

本地没有税收, 自然无法维持正规的军队,也无法让本地衙门正常运行。

下面的人,肯定会想办法在别的地方捞钱。

他们捞得越狠,百姓们越瞒报。

这几乎是每个封建王朝末期的必经之路,甚至是必拿剧本。

大清查一遍,才能让土地兼并的事情好一些。

只是这期间, 一般的普通人会跟着不愿意。

并非因为他们蠢, 也不是因为他们短视,只因为在这种循环下, 他们一时的瞒报,会给自己带来一定的好处。

而且,他们看得到未来又怎么样,现在要活下去啊。

宁安州土地跟人口清清楚楚,一个是因为当地官员确实对本地用心,二就是他们五十年免税。

这两者加起来,都会让清查人口跟土地十分简单。

相比来说,镇南关自然显得积重难返。

难返也是要返的。

不然镇南关的情况,只会更加严重。

好在他们最大的靠山镇南将军已经弄走。

剩下的人,不过负隅顽抗。

眼看派下去的人,基本都无功而返。

纪元也不着急,反而催促镇南关的刑司处理本地积压的案子。

下到鸡毛蒜皮,大到杀人越货,一切的案子,都要处理。

这一件件案子,才能反映当地的情况。

而且按照普通百姓的想法,不是万不得已,肯定不会告到官府。

能递了诉状传递过来的,必然是大事。

纪元想要解决本地的顽疾,也不会蛮干,总要有个抓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