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mshuwu.com

第419节(1 / 2)

加入书签

他们呢?

他们怎么学?

他们的上司甚至也是新科进士!

这就好比,大家都是实习生,你们这批看似进了秘书处,但没人带啊。

下面一批则在真正的部门里实习,等出来之后,他们是掌握不少技能的。

在户部当差的,以后钱粮之事必然略知一二。

在刑部做事,律法邢狱则会更好处理。

这些技能在外放的时候,绝对可以用得到。

“我们怎么学?!”

这也是算之前留下的弊病。

谁也没想到史官院颇有些华而不实。

在大家傻眼的时候,纪元指了指六部文书:“大家都是各地出名的好学生,用我们那的话来说,就是学霸。”

“如果给你们几本书,你们必然能学得透彻。”

“那如果,这些书变成奏章文书呢?”

学霸?

这个词怪怪的,但确实很贴切。

他们四个人,都是学习极好,既用功,又有天赋的。

否则不可能在这。

等会。

纪元的意思是。

其他进士在六部学到的东西,他们在六部送来的文书上,都能学到?

甚至比他们学的更全面?

这些文书上,详细写了各部的事情,什么事情要怎么处理,甚至处理的时间都有表明。

如果想要办个差事,一般人肯定束手无策。

可如果给你一份攻略呢?

此处无数文书,就代表了无数事情的“攻略”,是旧例。

遇到同样的事情,便能遵循这些旧例。

这甚至也是朝廷要求整理文书的原因。

此事并非浪费时间,而是把一件件事都存档,下次遇到同样的案例,可以轻松找出来,对比之前怎么做的,如今又要怎么做。

这哪是让人头疼的文山会海。

这分明是八九年来,朝廷各项事情的处理方法。

是一片“知识实践”的海洋。

几个人眼中流露出狂喜,再看向纪元,就变成感谢了。

这就是纪元的看法。

在他眼里,这每一份文书,都属于经验包。

看一份涨一点经验,看多了,也就真正熟练政务了。

即使只是“纸上谈兵”,可这些都是实际的案例。

外放出去之后,想来都能派上用场。

这些经验,可是宝贵无比的。

一时间,这些原本被称为累赘的文书,在四个进士手中如获至宝。

他们简直拿了当初考科举的精神研读。

同样类型的文书看到最后,他们甚至能找出不同,找出疏漏。

不同类型的事情,看看人家是怎么处理的,心里终于有谱了。

等到五月三十时,整个史官院已经把化远三十年前半年的所有文件全都分好类,并且放到库房里面。

看着自己的成果,几个人说不出的高兴。

工部宋大人,以及谢志福他爹听到纪元这些做法时候,怜悯地看一眼他们的儿子。

看看,这被忽悠成什么样了。

竟然还斗志满满的。

不过纪元确实有些厉害。

先是用不当倒数来激发下属的潜力。

接着用学习政务,给他们实际的好处,让大家主动去做事。

旁的不说,他们几人确实很有进益。

但这些东西,跟他们的付出,真正成正比吗?

说到底,那只是机械劳动啊。

文书看到最后,其实都大概相同,经验也没那么多了。

在宋大人欲言又止的时候。

李首辅在翰林院夸了史官院,说他们递上来的《史官院政务方法论》很不错,很值得下面各部学习。

啊?

《史官院政务方法论》是什么东西?

但打开一眼,只见上面的署名,有他儿子?!

作者一共有四个,整理人为纪元。

各部都收到翰林院发的这篇文章。

此文章先说明了文书工作的重要性,然后强调了此项工作的特点,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

总之把如何快速高效处理事情,一二三四列了出来。

只要办过实事的,都知道这东西确实好用。

甚至算工作手册了。

工部众人读了,忍不住来恭喜宋大人:“宋公子果然厉害,在史官院不到一个月吧,竟然整理出自己的心得。”

“看看这文章,条理清晰,方法简单,这《史官院政务方法论》绝对可以让新科进士们认真学习,一定会有所成效。”

宋大人心道。

他儿子现在每天回去,都是跟他讨论如何处理公务,哪有时间写这么好的文章?

再看文章下面的四个名字,后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