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节(1 / 2)
建孟府知府震怒。
这个知府也是今年刚来的,气得大骂望同县县令,让他快点滚过来。
这些告状的学子们,则单独开一场考试。
至于望同县其他考生,要同这些告状的学生一起考。
谁能过,谁不能过,全看各自的本事。
要是早就过来的望同县考生,不如告状考生的文章好,那就有意思了。
此事虽然还未完全处理完,但总算在府试之前给大家一个交代,安抚了其他学子们的心。
纪元对府城的认知更上一层楼了。
这才来了多久。
一会是考生赌博诈骗,一会是县里徇私舞弊巧取豪夺。
说一句精彩,简直不为过。
在这种地方到底怎么好好读书啊。
算了,跟他也没关系,他考完试就要回去了。
还是他们正荣县的县学好。
就连聂县令都看顺眼了怎么办。
纪元摇摇头,不想了。
还是好好准备府试吧,这才是最关键的,没有之一!
四月初六, 望同县的事情告一段落。
这几日秘密考试,终于考出结果。
前来告状的十四名考生,以及听说这件事后, 赶来的四十三名考生, 再跟“过了”县试的其他望同县一十九名考生一起再考。
七十六人的考试, 在两天之内考完。
这事说起来也不知如何评价, 望同县从二月初六开始县试,一直考到三月中旬,考了七八轮也未见分晓。
此事上达府学,一日之内便考完了。
一日听说连考三场,以这三场来做评判。
七十六人中,只取十九人。
不少人都在关注, 若这最新入选的十九人,跟之前送过来的十九人对不上号,那就有意思了。
而结果出来,确实对不上不号。
望同县府衙送来的十九个“过”县试的考生, 只有两个在这次考试中被录取。
剩下的十七人, 文章狗屁不通, 把阅卷夫子气得够呛。
到这,就能看出望同县的科举到底有多黑。
不过这种方法顶多能过县试,府试这关还是过不去啊。
望同县的教谕为了敛财,真是谁的前程都不顾。
天齐国极重养士。
科举就是养士的一环。
既然出这样大的弊端,知府派人前去调查,结果不会太快出来, 但好歹平息学生们的怒火。
知府又让人去查其他县试的情况, 好在没有再出第二个望同县。
此事闹出得极快,处理得也快。
毕竟今年不仅有府试, 还是乡试年。
虽说八月才乡试,但现在已经四月,六月七月,京城过来的监临官就要到此。
到时候听到风声,知府跟府学学政日子都不会好过。
虽说监临官不过是个临时的差事,按照品级差不多四品,跟知府学政差不多。
但这种临时的官职,官员本身基本还有正职。
正职便不同了,基本都是翰林院以及六部的三品以上大员。
皇上为了表示对科举的重视,每次派来的官员要么要员,要么是亲信。
建孟府的地方官怎么可能得罪京城来的要员,巴结着还来不及。
望同县的事,肯定会从重从严处理。
不管用意如何,这样确实能给本地书生带来一个公平。
这些事情也只在正荣县学生吃饭的时候八卦一下。
剩下的时间,都在进行最后的学习。
看得酒楼老板都忍不住给他们加菜,还说:“我们这历年都有学子来应试,只有你们不被外物打扰,真是可叹。”
说罢,又让厨房务必小心,天气渐热,给学子们吃的东西一定要新鲜。
“万一咱们酒楼出了个府案首,再出个状元呢。”
同酒楼其他县的考生见此,也抱起书本,把之前买的祈福香囊暂且放在一边。
那香囊上写着逢考必中,明显是府城用来忽悠学子们的。
偏偏不少人一看到这东西,确实想买。
买来也不能说没用,确实是个心理安慰。
四月初八,府试终于来了。
早上天未亮,酒楼的烛火渐渐点燃,有些考生还在读书,有些考生则在放松心情。
正荣县十二个学子起得稍微晚些。
他们经历过正荣县的县试,自然知道接下来一天要做什么。
必须养足精神,好好休息才行。
上午的考试时间还是辰时正刻,就是早上八点钟。
那五点起来的话,毫无必要。
再者,李勋他们帮忙定下的酒楼距离考试的贡院很近,走路都能过去,不必太过慌张。
万事俱备,只差考试了。
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