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mshuwu.com

第116节(1 / 2)

加入书签

八月十二,麦假的第五天。

各方统计出来的青储料需求,终于送到纪元手上。

因是只要需求量,各家也不用管安叔公这有没有,只要做出来,他们能买。

当然,这都是值得信赖的人,还有张兽医做保,基本不会有错。

堡李村李家,六万斤。

县城牛家,八万斤。

这是正荣县养牛最大的两户了。

其他散户加起来,也要七万斤。

剩下的就是外县的。

张兽医那边联系了几家,一个张家定了五万,另一家定了四万。

剩下的多是观望,散户定了两万。

外县的观望很正常。

他们不像正荣县这些养殖户们,一有官府的认证,官府近几年都扶持他们养牛,所以更信赖。

二是这两年的青储料确实打出了名气。

不管怎么说,总的算下来,今年至少要做三十九万斤的料。

这自然是把税费,以及各种损耗都加到里面。

“三十九万斤?”安叔公惊呼。

不算就罢了,这么一算,才知道他家一年做那六万斤,根本什么也不是啊。

幸好当时不知道这个数字,否则他能一夜愁白了头。

安村长也在惊愕青储料的买卖。

他就算作为村长,也从未经手过这么大的买卖。

要怎么做啊。

众人的目光自然又在纪元身上。

他们现在除了信赖纪元,已经没有第二个想法。

好像都形成依赖了。

纪元那边已经把人数算好了。

安叔公家,去年男女老少二三十口一起齐上阵,不过做了六万斤。

但就算他们内部,也是有人做得多,有人做得少。

把十四岁以上的人算里面,主要劳动力大概在十五个人,可安叔公跟安老大这种,又是出了名的肯卖力气。

安大娘子更是居功至伟。

也就可以算是十八个人做了六万斤的青储料,还要去掉前年挖的窖。

纪元边解释边道:“这么算的话,青储料的买卖,一共需要一百三十人。”

不等他们说,纪元继续道:“分为两个工种,一个挖窖运草料。”

“女子则来细细的铺料,这个活要格外细致,必须妇女来。”

后面算是纪元的私心。

如果一窝蜂地找人,各家必然先派男子出来,毕竟是挣钱的活计。

可铺料这事,确实要细。

而且这买卖从一开始,就有安大娘子这样做活的。

也有安二娘子这种记账的。

要是因为推广出来,全都变成其他男子的活计,那她们两个“创始人”说不定都会被排外。

纪元感激当时安大娘子雇他做事,必然不会让安大娘子“失业”。

而且他说的也是实情,相比于挖窖这种事,均匀地铺料,才是做青储料的关键。

一百三十个人,对安纪村这样一百多户,六七百人的村子来讲,人数也不少了。

六七百人的村子,去掉小孩老人生病的,差不多每户都能出个人,就看他们愿不愿意了。

安村长点头,这样就好。

订单有了,工作的人有了。

接下来就要说到利益分配。

“亲兄弟都要明算账。”纪元道,“先定下规矩,省得以后出什么事。而且这份文书要上报官府,一定要合理才行。”

安村长见纪元细致聪明,开口道:“元哥儿,你直接说吧,我们都听你的。”

安叔公立刻看过来,他也有点紧张。

以前青储料的买卖,他算是主家。

现在从唯二老板变成合伙人,自然担心自己的那份收益。

“安叔公是最做青储料的,所以以后青储料的买卖,他必得有话语权。”

“您是村长,又是牵头人,自然也一样。”

首先,大权不能独揽,分为两个人。

但两个人还不够,意见出现分歧的时候,没有办法解决。

“我们再请赵夫子赵秀才做中间人,他清正严明,做事公道,大家都放心。”

赵夫子的为人,大家都相信。

纪元又强调夫子是秀才,自然是告诉大家夫子是有功名的,请他来做三权分立之一,非常合适。

安村长跟安叔公果然点头。

安纪村青储料的买卖,有了这三人,后面就好了。

那就是放出消息,他们要开始招人了。

一共招一百三十人,男女各一半,年龄都在十四到五十五之间。

等人招好,挖窖,收料,这些事都不用纪元管。

安叔公,安大娘子,二娘子,都会安排得妥妥当当。

毕竟他们家二三十口人是管,现在多了一百多人,一样是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