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mshuwu.com

第284节(2 / 4)

加入书签

区和河湟谷地之后,已经处于优势地位,为了确保关中的安全,唐军只能把主要力量集中在陇右地区,拿不出多少力量来给其他战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吐蕃的侧后方支持一个新兴势力,来牵制削弱吐蕃的力量,无疑是一个很聪明的策略,尤其是也不用投入多少力量,至多出点钱帛,输出一些军事技术,比起两国开战时几万十几万的大军的花费,简直是九牛一毛了。

“这样的谋划,应该不是一两日能够想出来的!你应该考虑了恨久了吧?”王文佐问道。

“不错!”朗日点了点头:“我在逃出红山堡之后就开始考虑了,毕竟像我这种流亡者,若想在唐国过得好一点,就必须对大唐有用,越有用,大唐才会越看重我,你说是不是呢?”

“你能够这么想,那就最好了!”王文佐点了点头:“不过这种大事,非我一个人能够决定,须得面见天子和政事堂的诸位相公,你先好好准备一下吧!”

“这个自然!”朗日笑道:“你能够替我推荐,已经是足见盛情了!”

看着朗日离去的背影,王文佐面上的笑容渐渐消失了,作为一个穿越者,他对朗日的献策其实并没有表现上那么热心——原因很简单,历史上南诏的建立的确离不开唐的册封和支持,一开始也起到了牵制吐蕃的作用,但随着南诏的实力逐渐强大,吐蕃也调整了外交策略,以及唐帝国西南外交策略的一些失误,南诏的角色也逐渐由唐的盟国变成了敌国,并且多次击败唐军,反而在上百年时间里成为唐西南边境的大患。

“话虽如此,但西南六诏的统一也是其内部因素成熟的结果,即便没有大唐的册封和和支持,当地的争霸战争也会出现一个最后的胜利者。与其到了那个时候再去拉拢,不如现在就先插手其中,成本会低得多!何况就算我不支持,那朗日也会寻求别的途径,应该最后还是能得到朝廷的支持,与其通过别人,不如通过我。至于后面的事情,我活着的时候应该问题不大,至于更后面,人能够顾及五十年后的事情就已经是很了不起了,上百年后的事情谁又能管得了呢?”王文佐权衡了一会利弊,最后还是决定支持朗日的计划,争取将其控制在自己手中。

太极宫,甘露殿。

“这就是那个吐蕃流亡者的计划!”王文佐复述了朗日的计划,稍微停顿了一下:“是否可行,还请陛下、诸位相公商议!”

“戴相公、张相公、裴侍中,你们以为如何?”李弘的眼睛闪着兴奋的光,向下首的几人问道。

“回禀陛下,臣以为这件事还是先持重为上!”戴至德的态度有些消极:“毕竟对这个朗日来说,若是大唐与吐蕃兵祸连绵,永不停歇对他是最有利的,所以对他的话不可尽信!”

“是呀!”裴居道赞同的点了点头:“说到底,我大唐眼下辽东北庭都在打仗,实在是捉襟见肘,若是如那厮说的,再去西南插上一手,会不会惹来大麻烦呢?毕竟剑南道乃是天子西府,陇右将士的衣食仰给于剑南,如果西南再搞出大事来,拿什么去养活陇右的将士?”

看到两人都不赞同,李弘有些失望,他的目光转向张文瓘:“张相公,你以为呢?”

“臣倒是觉得可以试一试!”张文瓘道:“说到底,那朗日的计策最坏的情况也不过是用来支持当地蛮夷的兵器钱帛打光了,比起每年在陇右投入的钱粮兵马来说又算的了什么?如果能够收效万一,吐蕃人在安西、陇右哪怕少几分之一的压力,当地守军可就轻松多了,这买卖怎么算都不吃亏呀!”

“军国大事,岂能当做生意买卖?”裴居道皱起了眉头:“张相公未免也太儿戏了吧?”

“孙子曰:多算胜,少算不胜,况于不算乎?军国之事,与生意买卖本就是异曲同工嘛!”张文瓘笑道。

戴至德一旁听了,冷笑道:“张相公这么会算,当初太上皇令出兵征讨吐蕃时,尔为何不算一算?”

张文瓘、戴至德、裴居道三人唇枪舌剑,争执个不停,王文佐却在一旁一言不发,李弘见了皱眉道:“三郎,你是边将出身,又在剑南道履职过,对于此事有何见解?”

“臣以为还是先让那朗日先休息几日,压一压,再作主张比较好!”王文佐道。

“为何这么说?”李弘问道。

“秋后是吐蕃用兵之时,若是我猜的没错的话,钦陵弑杀其主,必然要大举对外用兵来立威,压服不服之人!朗日的计划再怎么快也要到明年才能实施,所以臣以为先过了秋后再做主张比较好!”

“这倒也是!”李弘点了点头:“那就如三郎所说吧!过几日寡人见他一面,再在崇仁坊赐给那朗日一处宅邸吧!”

商议完了事务,王文佐刚离开甘露殿,身后却赶来一名宦官,低声道:“大将军且慢,陛下有事情要和您说,且随奴婢来!”这种事情倒也常有,王文佐点了点头,随那内宦进了内殿,来到侧院的花厅,只见李弘已经换了一身紫色便袍,头裹罗巾,手中拿着一柄玉如意,一副富家公子打扮。

“陛下,您有事找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