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mshuwu.com

第124节(2 / 4)

加入书签

,为何不请他带你一起去百济?”

“小妹,你觉得像王司马这样的好男儿身边还会缺女人吗?”李下玉叹了口气:“像我这样的不祥之人,到了哪里都会害人,还是离他远一些的好!”说到这里,她突然站起身来,将几案上的碗碟扫落在地,双手合十下跪祈祷道:“西天弥勒佛在上,信女下玉下世宁可沦落修罗、畜生、饿鬼诸道,也只求生生世世莫生于帝王之家,再受此等无尽苦楚!”

长安,灞桥。

虽然还是清晨时分,灞桥两岸已经是行人如梭,岸旁的柳林旁,把酒作别,折柳相赠的人们到处都是。身着锦袍,佩剑的公子士人们更是作诗赠别,吟哦之声不绝于耳,反倒把离别的愁绪冲淡了几分。

“三郎!”金仁问折断路旁的一根柳枝,递给王文佐:“你我此番作别,不知何日方能再见,善自珍重!”

“小弟明白!仁寿兄也要珍重!待数年后,小弟定然领万骑为兄长前驱!”王文佐接过柳枝,眼眶渐湿,古时交通不便,通讯更是麻烦,医疗技术也落后,一旦离别谁也不知道会不会是最后一面,离别的悲伤自然非拿起手机就能联络的现代人所能理解。

“好,好,都依仗三郎了!”金仁问拍了拍王文佐肩膀,也眼眶微红:“你我兄弟都是武人,这赠诗之事就免了。不过太子托我带了一件礼物给你,我便也偷个懒,做个顺水人情吧!”说罢,他从袖中,取出一支玉笛,吹奏起来。只见笛声激越,如穿金石,一旁的随员齐声应和,王文佐听得耳熟,知道是当时民间极为流行的《兰陵王入阵曲》,不禁热血澎湃,拔刀而舞,做指麾击刺状。

“关陇十万兵、如云盖地来;围困万千重,皆为西人军;铁骑五百人,入阵如踏空,当先为何人?兰陵高长恭。面柔若女儿,心壮雄万夫。身临金镛壕,城上人不识,免胄示众人,皆云救我来!西人解围去,高王百战归……”片刻后,曲尽歌尽,王文佐还刀入鞘,下跪接过金仁问手中的玉笛,沉声道:“请代微臣还谢东宫殿下!定当粉身以报国家!”

“好说!”金仁问将王文佐从地上扶起,又扶着他上了马:“今日一别,你我兄弟东西相隔万里,望早建大功,建万世基业,青史留名!”

一旁的伊吉连博德正准备上马,却发现旁边的好友定惠正埋头拿着纸笔记录什么,不时还将毛笔放入口中舔一下,弄得满口墨迹却不自觉,赶忙问道:“定惠,你这是在干嘛?已经送别完了,要上路了!”

“稍等片刻,我马上就好了!”定惠头也不抬的埋头记录,一旁的伊吉连博德好奇的看了看,却发现好友纸上记录的却是曲谱,这才明白过来:“你该不会是要把刚才的曲谱记录下来吧?”

故地

“稍等片刻,我马上就好了!”定惠头也不抬的埋头记录,一旁的伊吉连博德好奇的看了看,却发现好友纸上记录的却是曲谱,这才明白过来:“你该不会是要把刚才的曲谱记录下来吧?”

“当然,不然还是什么!”定惠又写了两行,埋怨道:“都怪你,我本来都已经记住了,被你一打扰,结果后面两段又都忘记了!”

“这你也能怪我,就算没有我,你也记不住那么多!”伊吉连博德笑道:“算了,我看方才那么多人齐声唱和,这曲子应该很多人都知道,今晚休息时你再想办法找个懂乐谱的重新抄录一遍就是了!”

“好吧,也只能这样了!”定惠叹了口气:“我在长安呆了这么久,也潜心学习了不少,为何竟然错过了这等慷慨激昂的乐曲,若是能带回国中,传授给后人那该多好呀!”

“这倒是,若能留下来,那可是你们中臣家的家学,子孙世世代代都可受益!”

“不错!”定惠点了点头,其实在当时学问为世家垄断才是正常现象,比如汝南袁氏便精通孟氏《易经》这一学问,而弘农杨氏则掌握了《欧阳尚书》,两家都凭此飞黄腾达,绵延数百年。后世日本也是如此,比如定惠所在的中臣氏后分出的藤原家,就夙来以掌握学问而著称,后世的公卿家也一般都有各自的家学。比如战国时的大名细川藤孝在关原之战时被西军包围在城中,但细川藤孝是当时日本著名学问家,掌握着《古今和歌集》的秘传,由于这学问乃是师徒口口相传,若是细川藤孝死于城中,这门学问便会失传。于是当时的天皇便下旨保护了细川藤孝,从而保住了性命。定惠和伊吉连博德来大唐,除去外交人员之外还有学者的另外一重身份,他们从唐国学来的学问不但对自己有好处,还能让子子孙孙受用无穷。

定惠将抄录了一半的曲谱收好,放入马鞍旁的行囊中,与好友一同上马,紧随王文佐,向东而去,他们的军队已经先出发了,所以他们须得加快赶上。

河北贝州漳南。

“前面就是夏王庙了!”黑齿常之低声道:“要不要让大家再走一段时间,过了这里再歇息?”

王文佐没有说话,他策马登上路旁的高丘,向远处望去,只见远处的湖面上芦苇荡漾,依然已经可以看到刚刚伸出新叶的浅绿色,真是高鸡泊。他不由得想起了几个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