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mshuwu.com

第457节(2 / 3)

加入书签

,最终一直流落到了岭南。幸得书卷未有太多散佚,如今风头过去,又带着一万多卷藏书回到了京城。

“听说你们要重建学馆”,她态度坦然地拱了拱手,“这些书想来可以派上用场。”

辛弃疾与她交谈一番,觉得沈满愿家学渊源,比庾信更能胜任院长的职位,索性直接推荐她去当了负责人。至于庾信,作为文坛领袖,还是留着专心著书吧。

定兴二年春,在北周的活动下,交州举郡叛乱,吴明彻自京口扬帆,跨海突袭,大军顷刻南抵,叛乱遂平。

南朝军队进入北周治下的南宁州、西宁州地盘,在对方帝国版图上狠狠剜了一刀。

定兴三年四月,陈蒨因感于战乱年间经济交流全失,市场混乱,遂重铸货币,长江以南咸以此流通,是岁物帛皆丰,民情大悦。

定兴三年十月,北周太师于谨入寇武州,不克,渡江未捷,意外死于流矢,部下一名小将在撤退中被生俘。

陈蒨怜他年少骁勇,待之以上宾礼,终令其归心,虽不肯倒戈加入对北周的战争,却同意前往与北齐相接的边境镇守,来日愿为先锋,冲锋陷阵。

“闻君是少年擒虎郎”,陈蒨笑吟吟牵着他的手说,“今日意见,果是名不虚传呢,来日自当位列开国公。”

韩擒虎还是个十七岁的少年,不过初露头角,见陈蒨竟对自己如此重视,深为感动,再三拜谢而去。

萧摩诃却看着他的背影长久沉默,甚至颇为疑惑地抓了抓头发:“为何我一看见他就咬牙切齿,很想将他打一顿?”

“……”

因为历史上就是韩擒虎灭了陈朝,让你恨之如狂却又无力回天啊,想不到吧。

定兴四年,五年,六年,七年,时光如流水般过去,南方终于称得上一声四围丰稔,兵甲齐备,民生安泰。

期间,与北齐、北周都时不时爆发边境线上的小打小闹,真正撕破脸皮的大战却是没有。

还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那便是陈仪华逝世,身后只遗一个伶仃幼女沈婺华。

陈蒨为之心怀凄恻,见外甥女竟日哭泣,孤苦无依,遂将她接入府中亲自教养。

定兴八年,万事齐备,天下俱心之所向,陈蒨加九锡,赐黄钺、殊礼,升相国总领朝政,称陈王。

关于这个「陈王」,看似简单,背后却有一段极其复杂的考量。

陈蒨毕竟走的是禅让流程,现在的王号与封地,未来随着登基,自动升格为他的国号。

陈朝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以帝王姓氏命名的国家,给人感觉不明觉厉,多么高端大气,实际上为了达成这一步,要做的可多了。

国号这种东西当然不能随便起,得按规矩来,譬如曹操封国于魏郡故称魏王,曹丕以「魏」建国。

这点上即便是胡人政权都是讲道理的,慕容氏根据龙城的封地取国号为「燕」,苻氏根据初次所据为秦国故地因而称「秦」,而没有叫什么曹国、苻国、慕容国。

所以,陈蒨要想以「陈」建号,就只能可以选择一处陈国作为封地,但如今天下根本找不到这样的地方!

他心念一动,决定灵活操作,山不来就我,我可以去就山嘛。

这方面,刘裕给他提供了一个先例,刘裕的这个「宋」,是因为刘氏世居彭城,彭城曾为春秋时的宋土,以此为国号。

他老陈家的祖宗虽然不住在某个叫做「陈」的地方,但他可以给自己再认一个住在那里的祖宗啊。

就你了,颍川陈氏!

陈蒨手一挥,随手就给自己标了一串远祖。

面对辛弃疾惊愕的目光,他神色淡定地摆摆手:“无所谓,反正孤都是要当皇帝的人了,金銮殿上,身份都是自己给的。”

辛弃疾:“……”

所以你就主打一个张口就来,胡编乱造是吗?

定兴八年, 群臣奉表劝进,一些每逢改朝换代就会频频现身的传统艺能,又在此刻找到了市场。

譬如什么, 钦天监忽然观测到了星象大变,太白星出东井,旧君无德, 新朝当立;

又是什么, 街头巷尾忽然传唱起了一种朗朗上口的童谣,众人一听就知道, 陈朝要建立了, 梁朝已经成为了过去时;

还有什么,忽然天降一块陨石, 上边写着一句有关新君的谶语,可知是天禄在躬,天命在彼;

当然还有每次都走在风向最前线的孔家人,自然少不了他们,又积极出来修禅文表了。

如此种种, 一套冗长的流程走完, 就已经到了槐月。

此时百业齐备,万人偕心, 陈蒨于是在建康城升坛登基, 敬告天地,以陈为国号,改元天嘉。

一干文武功臣,统是加官进秩, 陈朝宗室人数极稀, 男女老少尽皆算上还不到十指之数, 皆为至亲,索性将众人一概封王,并追赠已故的陈道谭、陈仪华等人亲王之位。

新朝既然已经建立,萧大球这个旧皇帝的处境就变得比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