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mshuwu.com

第319节(2 / 3)

加入书签

种江山鼎革、改朝换代之事,最忌讳的就是摇摆不定,各自为战,陷入了无谓的内斗消耗之中。

譬如某南明。

三帝一王打生打死,内战内行,外战外行,本就薄弱的兵力尽数折损于内讧,最后硬生生打成了“双龙逝,一鸿灭”,清军一来就输得惨不忍睹。

万朝谁人听了不说一句老六,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引以为戒。

众人为了提高任务完成度,必须完成一统天下,假如各自分属不同阵营的话,只会大大减缓这个进程,让最终分数十分难看。

这样的结果自然是所有人都不想看见的。

陈蒨等人之前之所以在沉吟,未曾落子,就是觉得张世杰虽然武力值够了,但因为出身太低,庙堂历练和为政经验还差太多,未必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古来能有几个帝王从最微末之中崛起,最后真正成为了一代圣天子的?

也就是宋祖刘裕,还有明太祖吧。

陈蒨自己也是当帝王的,也算得上治世明君,知道其中难度之剧如同登天,始终就在踌躇。直到观察了这么久陆秀夫的表现,终于下定决心前来投靠。

这波稳赢,必须赶紧上车!

桓温比他倒戈得更快,论打仗他都打不过张世杰,一开始就没了争雄之心,迅速站在了张王的旗帜之下。

就这样,所有参赛者都被陆秀夫安排得明明白白,就连苻坚版本的太子真金也不例外。

忽必烈做梦也没有想到,平北政权最深的内应,居然就在他的眼皮子底下活动。

……

经过之前的努力,蒙元帝国现在虽然还剩偌大的版图,远大于己方,却已经是被插了无数钉子四处隔断。

关中、河北、京畿、漠北等地的各方蒙元大将全部都被孤立,只能各自为战,而无法形成同气连枝的呼应之势。

加上忽必烈为了提防官军作乱,又搞了一套让大军分屯江河南北,遇征伐则遣之的操作,队伍七零八落,这就给了本方逐个击破的机会。

陆秀夫让李庭芝自淮南大野泽出师郓城,因此,张世杰在平定汴州之后,才得以迅速腾出手来大名府会师。

陈蒨将百姓护送南下,需要回建康城筹谋粮饷,完成通过大运河切入临沂段的粮食运输,文天祥正在那里攻打山东东西道宣府。

严格来说,他这一路过江北取山东青州的虽然人数占优,兼之身负扼守黄河要冲,把控全局战线的重任,但并非真正主力,于谦从沂州北上进攻济宁的那一路才是。

于谦表面上是从东平路、东昌路沿途厮杀过去,一路惊心动魄,杀机四伏。

然而,在这个倒流时空的元末,他作为故明救时宰相,在朝野郡邑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大捷数场后,山川震荡,所到之处众多元朝平章、兵马元帅等无不归心,望风而降。

数十日内,连下寿光等二十余县,一面抚恤居民,概定勿犯,由是山东遂定。

元军大将来阿八赤阵亡,镇南王、忽必烈第九子脱欢因畏葸胆怯,不战而逃,弃城仓惶离蹿。其人魂不守舍地回归大都后,被暴怒的忽必烈当庭仗杀,死相极为惨烈,血肉横飞,在庙堂上洒得到处都是。

禁宫喋血的刺激景象,确实有效震慑住了一批心怀异动的蒙元贵族,暂时不敢动弹,但也在众人心中埋下了更深的种子。

以忽必烈之刻薄寡恩,行事做绝毫无底线,亲信如阿合马、血缘如亲子尚且难以幸免,何况是我们?

如今风雨飘摇,眼看大元这艘破船就要沉了,何苦绑在这条船上玉石俱焚?

一时间,前来接洽陆秀夫的各方势力多了数十倍,皆是在争先恐后准备卖国,将一个政权卖与下一家,争取来个好价钱的。

此刻,陆秀夫微笑着告诉霍去病:“忻都的父祖蒙元亲王都给我写了信,我模仿他们的字迹写了一封劝降家书。”

霍去病恍然大悟:“然后你就诈了忻都一把,他果然降了。可是,忻都等会联系家人发现了怎么办?”

“那不是更好么”,陆秀夫的神色十分平静,云淡风轻地说,“大名府已陷,他全家万难辞咎,不能见容于忽必烈,只能将错就错,继续为我们奔走驱策。若不能为旧朝死节之士,就只能当新朝冲锋之刃。”

“忻都全家都在上都哈拉和林,苏定方将军一支孤军,又值天寒地冻,粮草难以为继,正好让忻都全家做个内应,以便让苏将军速战速决。”

忻都的父祖虽然有意投诚,言辞却十分傲慢,行文之间俨然对张世杰这个堕民出身的领袖万分鄙夷,洋溢着一种“本王肯降尊纡贵搭理你,是尔等荣幸”的狂妄,更是把条件开到了天上去。

陆秀夫见他们如此拎不清自己有几斤几两,就随手坑了一把。

现在忻都全家都在胆战心惊,生怕忽必烈的处死令不知什么时候传过来,又想着这段时间朝堂上的血流成河,一咬牙,只能倒戈加入张王阵营,一条道走到黑了。

他们简直是欲哭无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