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mshuwu.com

第81章 再次勤王(1 / 2)

加入书签

李克用发兵河中,进入关中,一方面是因为要援助他的女婿王珂在河中站住脚,另一方面就是因为王行瑜、李茂贞、韩建等人进逼长安,这让李克用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攫取政治资本的希望。

自从尝到了勤王的甜头之后,只要是皇室有难,李克用总会率先响应,这样既有面子又有里子的事情,他干的还是比较多的。

所以这一次他听说王行瑜三人进逼长安,他立刻就给唐昭宗上表说他愿意进入关中勤王,希望皇帝能够允许。

唐昭宗面临着王行瑜等人的威胁,巴不得李克用赶紧来呢,当即就同意了,李克用很快发兵南下。

这里我们还要说一下为什么王行瑜、李茂贞、韩建三个人联合进逼长安。

王行瑜想当个尚书令,这个尚书令官职比较高是正一品,在正一品里面也是顶尖的存在,比如上朝的时候,尚书令的班次要在太师以上,一般都是亲王或者大的节度使兼职的誉衔。实际意义不大,但是象征意义比较重要,一般不轻授。

王行瑜虽然也算是一镇节度,但是势力就不行了,所以昭宗并没有同意授予王行瑜尚书令的荣誉官衔。本来就是一个荣誉官衔,没啥大不了的,王行瑜也这样想的,觉得皇帝不会给他为难,但是唐昭宗还真的给他为难了,就这一个荣誉官衔也不给他,这让王行瑜觉得很没面子,所以心中对皇帝很不满。

李茂贞原本是跟着僖宗的大功臣,很受僖宗的重用,而僖宗活着的时候。李茂贞也很听话,但是等到唐昭宗即位,李茂贞看不上昭宗,他野心也比较大,准备学一把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上一卷的时候我们已经说了,后来他和朱温争夺过昭宗的归属权,但是最终失败。

韩建,这个人公公正正的说还是不错的,祖上都是当兵的,称的上一句将门之后,但是这个个人不仅仅懂得杀伐,还懂得施政,也说的上一句文武全才,上马统兵下马安民,在平定黄巢起义中立了功,封为华商节度使,为天子看护长安东面。

他就任华商节度使之后,保境安民,鼓励农耕,华商地区的经济迅速恢复,韩建本人也深受人民爱戴,名气比较大。

他和昭宗的冲突就在于他想兼管朝廷的一支禁军,禁军都是朝廷掌握的唯一的军事力量了,怎么可能交给韩建,就算是一支也不行,于是韩建这个名声比较好的节度使也恨上了昭宗皇帝。

原本这个三个人对于皇帝要么怨恨要么有需求,但是谁也不敢主动进逼长安,只能找机会再发泄一下心中的郁闷。

可是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人,那就是王珙,他重金贿赂王行瑜、韩建、李茂贞三个人,让他们帮他在朝中争取到河中节度使的职务,而这三个人本来对于昭宗就不感冒,现在王珙把它们三个聚到一块,这故事就好看了。

一个人不敢进入长安,但是这个三个人一起,个个胆子都肥,互相壮胆竟然进入了长安城,带着大军面见唐昭宗。

唐昭宗也比较有胆气,站在城楼上问他们:“有事上表等着回复就行了,为什么直接就带着兵闯进了长安,你们这是要干什么,要是不想在我手下混,不想当大唐的官,有能力的人多着呢,不行就换人!”

史载的原文是:“卿等不奏请俟报,辄称兵入京城,其志欲何为乎?若不能事朕,今日请避贤路!”

这句话,我觉得有几分大唐皇帝的豪气,一般认为唐昭宗是比较有志气,英气勃发的一个皇帝,从这句话里面似乎可以看到一点影子。

这句话说完,把李茂贞和王行瑜吓得汗流浃背,虽然他们的势力不弱,但是面对朝廷,特别是还有点影响力的朝廷,他们也害怕成了众矢之的。

但是韩建虽然害怕,还是大致把他们进长安的原因说了一遍,无非就是抒发一下原本郁闷的心情,然后趁机要些东西,最后才是王珙要做河中节度使的事情。

至于结果,我们在上一章已经说了,没成功,唐昭宗把这件事推给了李克用,而李克用知道了这件事之后,也急忙率领大军南下。

王行瑜、李茂贞、韩建三个人听说李克用要南下,都很害怕,韩建拍拍屁股不留下一点东西回他的华州去了。而王行瑜和李茂贞也撤了,但是却各自留下了二千精兵,号称是用来护卫京师的,其实是想浑水摸鱼。

李克用进入河中之后先后打败王珙的弟弟王瑶,随后击败王行瑜的弟弟王行约,王行约溃败之后,逃回了长安和他的弟弟王行实在长安城剽窃的了一番,长安城大乱。

王行实还上奏昭宗说:“李克用快来了,等他来了你就跑不掉了,还是赶紧出京避难吧!”

但是昭宗不信,也就没搭理他,不过当初李茂贞把他的干儿子李继鹏留了下来,就是准备浑水摸鱼,李继鹏觉得现在时机差不多的,于是准备劫持唐昭宗到凤翔去,而王行实知道了之后,竟然也这样的想的,他也想把皇帝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不过幸亏昭宗身边还有点护卫,没让李继鹏和王行实得手,但是不久有传言说王行瑜和李茂贞要亲自来长安城“迎接”圣驾,昭宗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