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mshuwu.com

165萧太后与韩德让(2 / 4)

加入书签

最后死在了焦山行宫。

当时,萧燕燕刚刚30岁,太子耶律隆绪12岁。诸王宗室二百余人拥兵握政,虎视眈眈地盯着皇位,局势马上变得险恶起来。

萧燕燕手握一纸“长子隆绪继位”的遗诏,牵着12岁的儿子,召来景宗临终前委托后事的大臣韩德让和耶律斜轸,问道:“母寡子弱,族属雄壮(指契丹皇族势力),边防未靖(宋军威胁),你们说我该怎么办?”

韩德让、耶律斜轸两位股肱之臣忙跪地表忠心,“只要您信任我们,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韩德让建议萧燕燕下诏让各诸侯王回到自己的领地,相互之间不得互通消息和见面。在解除了宫廷政变的危险之后,萧燕燕宣布景宗遗诏,立太子耶律隆绪为皇帝,是为辽圣宗。萧燕燕则被尊为“承天皇太后”。

他,堪称史上第一权臣。平日不用上朝,上朝不用跪拜皇帝,可以在皇帝附近设立单独座位上朝,拥有与皇帝一样的卫队。这种待遇可谓亘古未有。他,就是辽国大丞相,晋国王韩德让。

韩德让,出身于玉田韩氏。唐朝末年,韩德让的祖父韩知古在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南下攻打蓟州(今天津)时,被述律平的哥哥述律欲稳所擒,带回草原。当时,韩知古年仅6岁。

后来,述律平嫁给耶律阿保机,韩知古作为陪嫁家奴也跟了过去,正式成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宫分人”,即家奴。

对于很多人来说,成为家奴也就代表着永无翻身之日了。但韩知古摊上了个好儿子,并遇上了契丹统治者积极推行汉化的好时候,这预示着这个家奴的命运会不一样。

别看韩知古年岁不大,但是能说会道,很快就得到了耶律阿保机的赏识,被提拔为中书令。

当时,中原正处于五代十国乱世,耶律阿保机趁机扩张国土。随着契丹国面积不断扩大,出现了同一地区内混杂着汉人和契丹人两种族群的情况。由于生活习惯不同,契丹人要放牧,汉人要种地,难免会发生族群磨擦。为维持社会稳定,耶律阿保机首创南北“两院制”,以汉人担任南院官员,负责管治国境内的汉人族群;以契丹人担任北院官员,负责调和契丹族群矛盾。而颇得重用的韩知古则被任命为南院总知汉儿司事,成为具体统辖汉人事务的最高官员。

到了韩德让的父亲韩匡嗣不仅知识丰富能言善辩,而且还精通医道,很多皇室成员都愿意找他看病。凭借良好的人际关系,韩匡嗣很快被提拔为领导干部,直至南京留守一职。

韩德让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不仅学识渊博,熟读兵书战策,而且武艺超群,胆略过人。在领兵治军方面也独树一帜,深得景宗皇帝的赏识和信任。

宋朝在开国之初就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收复燕云十六州。当年石敬瑭将这块北方屏障割让给辽国,后来一直成为大宋王朝永远的痛。

公元978年,宋军挥师北上灭了北汉,接着将主攻方向对准辽国。979年6月,宋太宗御驾亲征,一路势如破竹,相继攻下涿州、易州,很快攻到幽州城下。守卫幽州城的正是辽国大将韩德让。宋军一开始就受到了韩德让迎头痛击,不过仗着人多势众,将幽州城层层包围起来。

韩德让临危不乱,亲自登上城楼,镇定自若,沉着指挥。6月底,辽国南院大王耶律斜轸率援军赶到,与韩德让里应外合,将宋军杀退。在高粱河,韩德让巧布奇兵,杀得宋军一败涂地,宋太宗坐着驴车一路狂奔,才得以生还。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高粱河之战”。

统和四年,宋朝派遣曹彬等率几路大军攻打辽国,韩德让沉着应战,再次获胜。统和二十二年,韩德让随萧太后对宋朝进行大反攻,一直打到澶州城下,与宋朝签订《澶渊之盟》,宋辽边境才换来一百多年的和平。

在野史中,说韩德让与萧太后青梅竹马,后来被辽景宗耶律贤横刀夺爱。耶律贤去世后,萧太后与韩德让旧情复燃,就像作者亲眼看见的一样。那么,韩德让与萧太后真的有过风流韵事吗?

首先,青梅竹马应该是“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年龄相彷的男孩女孩玩伴才可以这样称呼。而韩德让出生于公元941年,而萧太后萧生于公元953年,韩德让比萧太后足足大了12岁,他们小时候能玩到一起吗?

有说法称萧太后自幼许给韩德让,这个说法也站不住脚。辽国法律明文规定,耶律姓与萧姓为永久姻亲关系,属于王族与后族。王族显贵“不得与卑小帐族为婚”。萧太后从小聪慧过人,难道她甘于放弃母仪天下的机会,嫁给低人一等的奴隶韩德让?

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奴隶身份低人一等,韩德让直到坐上大丞相的位子,辽圣宗才免除了他的奴隶身份。

至于后来韩德让与萧太后私通,那到有可能。 纵观历史,与太后私通的大臣也不少。从秦朝的嫪毒到北魏的李奕,再到唐朝的张昌宗……不过辽人不是汉人,韩德让与萧太后成双入对出入宫闱,辽圣宗在他死后 “自挽灵车哭送”,还将韩德让安葬在“乾陵乙地”。

萧太后原名萧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