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mshuwu.com

第205节(2 / 2)

加入书签

和苏荷。

赵柯道:“苏教授,苏同学,冷吧?暖和暖和,还要走很久呢。”

确实冷极了,父女俩道谢,抱在怀里,才感觉到冻僵的身体有一丝丝暖意。

牛车重新行驶,其他人都没有心情说话,唯有赵柯,像是什么都没发现,若无其事地跟苏教授父女说话。

冷风中,只能听见她和父女俩的说话声。

她没问采访的事儿,东拉西扯地闲聊,但打探出不少东西。

苏教授不止是大学教授,还是省城一家杂志的副主编,也经常给其他地方的报纸投稿。

苏荷在沪城大学读文学专业,话语里展露的文学素养确实很高,而且满是新知识青年的理想和追求,丝毫没有被社会捶打过的精明。

赵柯读过的文学书籍不多,但她报纸看得多,不能说完全了解外面青年们的精神世界,跟苏荷交流,是没有问题的。

苏荷说:“前两年,下乡人数大幅度滑坡,知青们对插队到农村多是消极抵制的态度,留在乡村消磨时间,是对理想的亵渎。”

赵柯便说:“你说得没错,颓废分子的存在,确实有悖于祖国建设脚踏实地的务实需求。”

苏荷说:“工农兵大学的学习,是不可多得的机会,大家聚在一起,朗读自己的作品,分享各自的思想,彼此欣赏对方的才华,填补着过去精神的空虚。”

赵柯点头,“知识青年们的思想碰撞,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火花,这是激发心灵和脑力的活动,有激情有理想有热忱,才能投入到建设国家的方方面面。”

苏荷说:“你知道吗?在大学的校园里,同学们会一起创作歌曲,围坐在火堆旁一起哼唱时,那种浪漫,特别美妙。”

赵柯:“懂,我们丰收的时候,谷堆成山,所有社员们聚在一起,胸腔中的喜悦产生共鸣,那是另一种浪漫,也很美妙。”

苏荷:“……”

明明句句有回响,可她们似乎不是很合得来。

赵柯却挺喜欢跟苏荷聊天的。

这姑娘真的很单纯很天真。

赵柯并不认为她是不切实际,每一个时代都有这样的人,等他们步入现实社会,改变规则亦或是磨平棱角,成为先锋亦或是社会中最普通的基石,总归是有一条路。

而对于两个人的谈话,赵建国赵新山他们听在耳朵里,都觉得赵柯说得更舒服一些。

连赵瑞听着赵柯的话,心绪都会更平静。

他们都是乡下人,对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只会觉得虚浮,凭白生出烦躁卑怯,反倒是赵柯说得,也不知是听得多了,还是更贴近他们,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情绪。

苏教授未见时便对赵柯这个年轻的大队妇女主任有些好感,等她为女儿解围,使得他们没有太难堪,好感又上升了一个台阶,等他听过两个姑娘的交谈之后,他对于赵柯在赈灾中起到重要作用,也确信了几分。

“赵同志,我听赵瑞说,你们公社卖白菜,是由你牵头,能跟我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来了。

赵柯面色不变,字斟句酌,向苏教授展现一个“谦虚,热忱,有学识,有能力,对祖国的未来有无限期待的乡村干部”的形象。

她从知道采访,就在打算,怎么样对她更有利。

即便新闻要公正客观真实的体现,可文字的温度,由笔者呈现,一字之差,便天差地别。

赵瑞和这位苏荷同学之间的关系,是意外,对她来说却也不全是坏处,至少,想要获得苏教授的好感,变得更容易找准方向。

一个这么“简单”的女孩儿,他的父亲,该多努力地为她撑起伞遮风挡雨啊……

赵柯要为自己的未来铺路。

赵瑞恰巧向人说了她,恰巧吸引了苏教授的注意,苏教授恰巧决定来采访……而她,只是抓住机会,加以利用。

他们一路畅谈,六点多,天几乎黑透,牛车才终于抵达赵村儿。

苏教授的视线,被昏暗中的两个建筑吸引,“这是?”

赵柯没有表现出骄傲,淡然地介绍:“这是我们大队自主建造得土窑,每天都会烧砖,旁边是我们大队冬天集体活动的大库,社员们会在里面做一些木工,前段时间刚组装完成两个龙骨水车。”

她知道,会有人替她骄傲炫耀。

“烧砖?水车?”

苏教授立即就拿出照相机,想要拍照,抬起来只能看见深色的轮廓,不得不遗憾地放下。

赵村儿大队比他一开始以为的更特别,苏教授内心隐隐兴奋。

赵建国和赵瑞望着土窑和大库的震撼,丝毫不比苏教授少。

他们跟家里通信,当然知道村里的近况,可知道和亲眼所见,内心的触动完全不一样。

是的,两人的内心都是震撼的。

他们没有参与过从无到有的建造过程,没有积累感,猛然看见成品,冲击无以言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