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mshuwu.com

第126节(1 / 3)

加入书签

这是解缙长久以来的说辞,利用汉王对太子的威胁,竭力保太子,到时只要太子登基,那么自己势必有了从龙之功。

可其实这里头一直有一个问题,那便是汉王真的可以对太子有威胁吗?

历史上,解缙被处死,只怕本质并不在于朱棣认为解缙离间了自己的两个儿子,因为臣子支持太子,本来就是理所当然,尤其是朱棣决定处死解缙的时候,朱高炽的地位其实已经非常稳固了。

在自己百年之后,给自己的继承人留下一个忠心的支持者,以朱棣的政治智慧,绝不会做干掉解缙的事。

那么唯一的可能就是,解缙在其中的作用,根本不是支持太子。

而是不断渲染汉王的恐怖,对当时因为身体有残疾,且肥胖的朱高炽进行精神上的pua。

渲染这种恐怖之后,以解缙为首的一批人,再以救世主的名义出现,对着虚空中的强大汉王进行攻击,显出在争储这件事上,他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历朝历代,最大的功劳未必是封狼居胥,而是从龙之功!

皇位都给你皇帝争来了,还有什么功劳能比这更大吗?

解缙所表现出的精明,若是换在明朝其他皇帝面前,成功的把握很大,而且收益也是极大。

可偏偏,他遇到了大明三个不能惹的皇帝之一,朱棣显然察觉到了解缙在其中过于热衷的心思,很快洞察了一切,于是……毫不犹豫地选择将他干掉。

至于另外两个不能在跟前耍小聪明的皇帝,段位比朱棣更高得多。一个是太祖高皇帝!另外一个,就是赫赫有名的嘉靖皇帝朱厚熜。

朱高炽听了解缙的话,并没有像从前那样生出感激和尊敬的样子。

反而冷冷地道:“哼,此尔一家之言。”

说着,一瘸一拐地走了。

留下一个解缙,却是露出了失望之色。

他凝视着朱高炽的背影,脸上没有太多的表情,只是眼神里值得玩味。

解缙是摸透了朱高炽心思的,今日太子大怒,过几日说几句软话,自然也就服服帖帖了。

太平盛世

此时,有宦官来到了解缙的身边,道:“陛下摆驾武楼,有请。”

解缙收拾了自己的心情,恢复了平静的神色,彬彬有礼地道:“请公公带路。”

随即至武楼。

只见朱棣已经在这高坐。

其他几个文渊阁的大学士却已到了,除此之外,还有风口浪尖上的国子监祭酒胡俨,以及各部的尚书、侍郎。

朱棣看了众人一眼后,便道:“姚师傅今日为何没有入朝?”

此时,礼部侍郎赵羾站了出来,行礼道:“陛下,姚公这今日身子有些不适,是以告假。”

赵羾是个实干的人,曾出任过地方官,剿过匪,出使过安南国,因此颇受朱棣赏识。

若是以往,听闻姚广孝生了病,朱棣一定要担心,派人去探病,甚至还可能亲自去拜望。

可这一次,朱棣听到这番话,居然无动于衷,心里只说,这个姚广孝,只要朝中出了争议,他便要生病。

朱棣在心里叹了一口气,不过细细一想,姚广孝的分寸是拿捏的极好。

像这种纯粹的争议,他避而不见,可若是真涉及到了国计民生,姚广孝无论身体如何,都会及时地出现在朱棣的身边。

朱棣便颔首道:“赐一些药吧。”

随即,朱棣道:“今日百官所议,诸卿以为如何?”

众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百官廷议的时候,身居高位之人一般是不会吭声的,只有这样关起门来的小会,却是大家表态的时候。

杨荣想了想,上前道:“陛下,此事争议极大,尤其是读书人之中,也是群情汹汹,臣倒以为……张安世既想避嫌,上书请辞,这并没有什么不妥,是非对错,议之无用,倒不如顺水推舟,准了张安世的请辞,敕他武职,使他能够为陛下分忧效命。”

朱棣颔首,杨荣的话看上去是和稀泥,可朱棣知道,这显然也是张安世的心思,同时也是眼下最无可厚非的做法。

朱棣旋即道:“朕所不能忍的,是群臣为攻讦张安世,分明他在任期间,功勋卓著,尔等嫉贤妒能至此吗?”

众臣便都不吭声。

朱棣则是看向解缙:“解卿为百官之首,难道没有话说?”

解缙慢悠悠地站出来,道:“陛下,臣等绝非嫉贤妒能,只是……臣以为……我大明要长治久安,势必需要各安其位,太祖高皇帝将天下的百姓分为军户、民户、匠户,其实也是这个道理,每一个人出身不同,就应当守着自己的本职。”

顿了顿,解缙继续道:“就如张安世,他为外戚,父亲曾为北平府武官,陛下爱惜他,就该让他安于武职,或命他专司祭祀,或负责陵寝的督造,张安世固然是有才能,可终究他对八股的理解,并不源自于圣人本意,颇有投机取巧之嫌,当然,这已足以震动天下,让人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