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mshuwu.com

第213章 《腾飞航空》(1 / 2)

加入书签

“中国路线?”

听了庄建业的话,薛卫东很诧异,他也算是航空领域的资深人士,欧洲和美国的超临界机翼他还清楚,自己国家什么时候也在这方面自成一派了?

“是这样的,西航大学的丁来湘,丁教授您知道吗?”就在薛卫东皱着眉头想着国内那个单位有可能做这方面研究时,庄建业突然问了他一个人。

薛卫东先是愣了一下,旋即反应过来:“西航大学的丁来湘,丁教授,我就说嘛,除了他谁能在机翼上下这么大功夫,没想到丁教授在边条翼,三角翼之外,还在超临界机翼上建树颇丰啊。

哈哈,你们腾飞厂用的就是丁教授的成果吧,不错,你们挺会挑人的,丁教授在国内的机翼设计方面算是首屈一指的……”

提到丁来湘,薛卫东有种拨开云端见月明的感觉,这位西航的老教授薛卫东很熟悉,经常在国内的航空技术交流会上见面,很多观点薛卫东都颇为赞同,说超临界机翼是丁来湘弄的,薛卫东不但不怀疑,还觉得十分可信。

而后便是发自内心的兴奋,要知道丁来湘一直跟军队十分密切,他所研究的几个机翼课题都是为未来作战飞机打基础的前沿性研究。

如果丁来湘的超临界机翼真的有了成果,完全可以找上门儿,由总部提供经费,在该领域做进一步研究。

要知道超临界机翼应用范围不单单在民航客机领域,在军用运输机和特种飞机方面的应用更加广泛。

毕竟这类的军用飞机比民航客机更看重载荷与航程,超临界机翼能减轻飞机的结构重量,就等于变相的增加载荷量;飞行的阻力降低,就等于能增加航程。

这对国内运输机来说无异于是十分有利的前沿技术,薛卫东所在的航空测绘大队基本平台就是大型运输类军用飞机,因此他对这类技术特别敏感,再加上前段时间对运7、运8等国内的运输机的试飞,更是对国内大型军用航空平台的落后痛心疾首。

想要追赶,不是喊口号,必须踏踏实实的去做,正因为如此当他看到ty—2ps的机翼是,便知道自己找到了一个起步追赶的点,不管现在口袋里的经费再怎么少,也要砸锅卖铁的支持。

毕竟现在投下去的种子,未来结出的果子,就算不甜美,也能填饱肚子,怎么掰扯都划算。

所以一听丁来湘的名字,薛卫东就想调头就走,直接去找丁来湘,商量下超临界机翼的前沿性研究。

结果还没等他把丁来湘夸完,顺便就坡下驴告辞回招待所,好去联系丁来湘时,庄建业却笑着摆了摆手:“领导,您误会了,超临界机翼不是丁教授做的,而是他的学生,也是我们厂的总工程师,西航大学飞机结构系的在职研究生,林光华同志的成果。”

脸上还带着些许兴奋劲儿的薛卫东闻言,表情立马就僵住了,丁教授的……学生?拜托,您说话能不能一次性说完。

薛卫东一脸怨念的看着庄建业:“林光华?丁教授的……学生?”

“是呀,他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就超临界机翼发表了四篇论文,其中《论机翼上表面激波阻力的产生与控制》中就对超临界机翼的外形、机构以及模型风洞试验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出十分积极的结论;

之后的《新机翼在无人驾驶飞机上的应用初论》中更是用详实的风洞试验数据和扎实的数学模型构建了初步的实用性基础,我们的ty—2ps就是依照林光华同志的这篇论文为指导研制出来,事实证明效果很好……”

“等等~~~”

见庄建业越说越起劲儿,薛卫东忍不住打断,如果庄建业说林光华只是出了研究成果,没有对外发表也就罢了,关起门来的东西别人不知道也不稀奇,可听庄建业的样子,人家不但有成果,而且还发表出来了,这就让薛卫东特别奇怪。

自己其他的事儿可以说是孤陋寡闻,可航空业内,特别是国内航空业的技术动态他可是实时关注的,每个月全国各地的技术资料、核心期刊乃至大学学报他都会弄一份,国内航空技术的动态他比谁都清楚。

可是自己非但对林光华这个名字陌生,几篇关于超临界机翼的重要论文怎么也没看过?不可能啊。

于是薛卫东便问庄建业:“这些论文刊登在哪部核心期刊上?我回去后找过来好好拜读下原文。”

“哦,您不提醒我都忘了,几篇论文都刊登在《腾飞航空》上。”

“《腾飞航空》?呵呵……还是第一次听说,是哪个单位主办的?”听名字薛卫东没印象,只能继续问。

“腾飞航空制造厂和浣城市政府联合主办,主要刊载国内航空的最新动态,以及我们腾飞厂最新的技术成果。”

此话一出,身后的郑权礼直接噗~~的一声就喷了,前面的薛卫东也没好哪儿去,差点没一个趔趄闪了老腰。

说来说去,就是本厂刊,却被庄建业说得那么高大上,任谁听了都觉得好笑。

眼见周围人都憋着笑,庄建业全当没看见,从拎着的公文包里掏出一本印着一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