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mshuwu.com

30归家诸事(4 / 5)

加入书签

在县界拥慧迎你,可有此事?”

“有。”

“你在李家畅谈一夜,次日方走。你和李宣都说了些什么?”

“孔孟之道,黄老之学。风土人情,世间趣事。”

“谈谈世情你还行,孔孟之道你怕非李宣敌手。”荀衢评价了一下荀贞的才学,随即转入正题,问道,“你可知李家与长社钟氏有姻亲么?”

“知道。李膺的姑姑是钟皓兄长之妻。生子觐。觐又娶李膺妹为妻。”

“那你是否知道是谁把李膺的妹妹嫁给了钟觐?”

“我记得听阿兄说过,是膺祖,故太尉李修。”

“你还记得听我说过?那我且再问你,你还记不记得我当时都对你说了些什么?故太尉李公为何要把膺妹嫁给钟觐?”

“故太尉李修说:‘钟觐似我家的性子,国有道不废,国无道也能免於刑戮’,因将膺妹嫁给了他。”荀贞答至此,大概猜出了陈家为何差点取消婚约了。

果然,听得荀衢说道:“太丘公一生谨慎,囊日张让丧父,郡中名士无一人去者,唯太丘公独往吊唁。何也?张让炙手可热,故稍让之,以全家族。汝南许子将因而说:‘太丘道广’。今你在郡北强健无所避,所到处血流成河,这是全身保家之道么?以太丘公的谨慎,他会愿意再把女孙嫁给你么?在听说你在郡北驱逐国叕,手刃沈驯后,他就引了故太尉李公说的那段话,对子女孙儿说:‘荀家子酷烈行健,此非保家全身之道,招他当我的孙婿,也许会让我的女孙成为寡妇’。”

荀贞不知该如何回答,唯唯诺诺,说道:“是,是。贞知错了。府君也教谕过贞了,日后贞当改刑戮为仁爱,以礼让化民。”问道,“既然太丘公如此想,缘何?”

“缘何没有取消与你的婚约?……,你猜猜。”

荀贞和陈家的人都不熟,只与陈群说过话,他试探猜道:“可是因为陈群?”

“陈群?陈家所以要嫁女给你,倒是因为陈群。可太丘公之所以改变原意,并非因他。”

“那是因为?”

“所以我说陈家女有德啊!催你快点回来,把她迎娶过门。”

“是因为陈家女?”

“陈家女对太丘公说:‘钟觐也许能保家全身,但他早亡无名;李膺天下楷模,虽死犹生。荀氏今搏击郡北,为民解倒悬,国人歌之。女孙尝闻弟言:他在西乡时亦能行礼教,春秋断狱,乡民称颂。这说明他不是一味行事酷烈啊。孟子云:人无好恶是非之心,非人也。每听到浊吏、豪强残民的传闻,孙为女子,亦气愤填膺,况荀氏子乃堂堂大丈夫也?酷烈犹可改之,无好恶则非人也。女孙宁嫁酷烈,不嫁非人。又且,荀氏名族,天下敬之,与我家三代交好,今大父既已将女孙许配他家,若因此事复又毁约,恐为世人讥’。

“太丘公听了她的话,这才改变了主意,没有将与你的婚约取消啊。——这些都是我上次去陈家,听陈/元方说的。”

荀贞大为惊奇,心道:“陈氏女才十五六,就有此等眼界?”

复又一想,又觉得也许是陈氏女有眼界,但也有可能是因为她的年纪。她才十五六,阅世不深,又识字读书,应该正是处於崇拜英雄,喜欢幻想的时候,陈寔看到的是自己“不懂保身全家”,说不定她看到的却是一个“英雄形象”,故而说“荀氏子乃堂堂大丈夫也”。

这两种可能都有。不过,她最后一句话说的却是很对,陈家若因为自己在郡北驱逐了太多的浊吏,杀了一个沈驯而将婚事取消,传出去,肯定会引世人非议。陈寔之所以改变主意,恐怕不是因陈家女前边的话,而正是因为这最后一句话。

荀衢喟叹道:“贞之,虽因陈家女之劝,太丘公没有取消与你的婚约,可是他说的也不错啊。不避强御固能得美名,却也是取祸之道啊!我的从父是怎么身亡的,你忘了么?你今天去见家长,有没有发现他又老了几分?你在郡北杀贪救民,在道理上来说你是对的,他身为家长,不好阻拦你;可是你这么做,却极有可能会给你自己惹来杀身之祸!你回去罢,好好想想。”

“是。”

荀贞恭敬地又跪拜行了个礼,退出屋外。

自荀衢的从父荀昱死在狱中、六龙荀爽亡命江湖、他的父亲荀昙被罢官禁锢后,这么多年,荀衢一直郁郁寡欢,心有郁积,难以宣泄,对这个世道早已灰心丧气,因而在荀贞出仕后,从没关心过他的公事,包括在他诛杀第三氏的时候。

第三氏再骄横,也不过一个乡下豪强,杀了也就杀了,族了也就族了,无关紧要。可荀贞这次巡行郡北,惩恶除暴,搏击豪强,却竟全然是摆出了一副不避诛责的样子,这让他想起了自己的诸父,实不愿荀贞如他们一样走上这条不归路。故此今夜一反常态,训了他几句。

荀贞知他用意,出了他家的院门后,行在巷中,望夜色深沉,亦是喟叹。

两次党锢,伤尽了天下能人志士的报国之心。他既为荀衢的关心感到温暖,又为荀衢这么多年的消沉感到不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